法國的國土歸屬于歐洲大陸,曆史上他也是“沉迷”于角逐歐洲大陸的控制權,跟英國打完了,鬥奧地利,奧地利衰落後之後,跟普魯士以及其後繼者德國,鬥得天翻地覆。

在此後的大航海浪潮之中,縱使法國的國力強盛,但是受阻于自身大陸國家的“脾氣”,它是始終沒有建立起媲美英國的“日不落帝國”。但是強國始終是強國,在海外,法國人确實也有着自己的殖民地。
且因為法國人統治殖民地的方式是全面的同化,将殖民地當作自己的新國土一樣營運,而非隻是英國那樣同化精英階層,通過間接統治,控制殖民地。是以法國對于殖民地的控制力,一直都要略強于英國。
最直覺的例子就是,二戰結束後英國的殖民地,看着宗主國英國累趴下了,紛紛幹起了落井下山的活。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對外傳達自己是獨立的國家,不再是英國殖民統治的一部分。
而法國雖然也有殖民地獨立,但是從法國最後的保有率來看,較英國有很大的優勢,譬如法國留下的法屬蓋亞那,目前面積8.6504萬,人口達到了23.945萬。而英國這邊的幾乎都是小島或者是無人難以生存的地點,英國的安圭拉,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13,452人(2013年)。
雖然法國的那些殖民地沒有獨立,但是他們在習俗和人口膚色方面,較法國本土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這不今天要講的法屬馬提尼克島,人口就不是法國本土主導的白人,而是黑白混血。
至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混血”出現,我們要把時間轉到1635年,當時的法國殖民總督PierreBelaind'Esnambus,在當地建立了軍事設施,監視那些對當地不懷好意的印第安人。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法國人宣布對馬提尼克島有主權。
但是其實從曆史的角度來說,法國人的這個行為是有些不妥當的。因為馬提尼克島的最早歐洲發現者,他的名字叫哥倫布,在1502年,來到了今天的馬提尼克島。
并且哥倫布宣布這些已探索的土地,歸屬于自己的支援者西班牙王室,不過西班牙王室可能土地太多,将這件事給忘記了。
與此同時法國人開始在馬提尼克島搞起了種植莊園,不過由于人手不夠,法國人開始了自己的黑奴引進之路。不完全統計在1783年,黑奴增至到60000人,成為了馬提尼克島主流種群之一(2013統計全島主人口38.5551萬)。
當法國宣布廢除黑奴制度之後,馬提尼克島一下子就成為了黑人、白人、印第安人共存之地。其中印第安人由于在法國人到來之後,進行過大肆的殺戮,是最少的族群,白人和黑人則勉強一個水準。
但随着時間的流失,作為馬提尼克島主要人群的白人和黑人的分界線開始模糊了起來,最後黑白混血成為了當地的主流人口。
同時随着殖民地獨立浪潮的興起,法國擔心自己手下的殖民地出變故,1946年馬提尼克島的行政地位得到了保障,馬提尼克成為法國海外省。1977年,馬提尼克又上了一層樓,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區。
同時法國為了更加有吸引力,馬提尼克在法國參議院中擁有兩個議席,在法國國民議會中擁有四個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