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自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以來,國運便逐漸衰敗。落後就要挨打,西方列強無情地蹂躏着華夏河山,堅船利炮無情地在邊境要塞轟炸,中國人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頑固的封建階級已然無藥可救。
戰場上的節節敗退伴随的是一個又一個屈辱性條約的簽訂,割地賠款、主權削減,執政者不斷退縮忍讓,任由别國欺淩。很快,中國的領土便被各國占地為營,那隻驕傲的東方“雄雞”亦不複存在。
所有的國家中,沙俄是侵占我國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經過數次戰役,其共割走我國領土達一百五十萬平方千米,令人惋惜不已。事實上,我國曾有機會将失去的領土收回,但未能如願,真實原因令人感慨萬千。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政局動蕩,數次改革均以失敗告終,國内各方勢力不夠團結,國内局勢混亂。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國家四分五裂,此時國力較弱,許多人認為這正是趁機收複我國領土的絕佳時機,其實不然。
其一,解體後,蘇聯被分為十五個獨立的國家,而這些國家都或多或少都占領着我國的部分領土,如果想要收複,那麼必須需要與多國進行談判,過程太過冗長繁瑣,且當時舉國上下都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着眼于發展經濟,根本無暇顧及于此。
其二,被侵占的領土都已深深融入了蘇聯本土,想要重新收複幾乎是天方夜譚。這些被沙俄侵占的領土不能與澳門、香港相提并論。後者距離英國遙遠,聯系不甚緊密,且居民大多數仍為華人,畢竟血濃于水;而前者早已被蘇聯本土所同化,居民大多為蘇聯本國人士,華人自被侵占之初便被趕走,随後立即遷入了本國群眾,聯系更為密切。
其三,當時沙俄侵占的土地大多處于邊境地帶,位置險要,人煙稀少,是發展國家軍工事業、防止外來入侵的重要領地,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甚至許多地方已成為軍事戰略領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海參崴,作為西伯利亞鐵路的重要樞紐以及連接配接遠東的關鍵港口,它在俄羅斯具有舉重輕重的地位。
其四,兩方國力仍有較大懸殊。雖說蘇聯解體時,我國已經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但畢竟不夠深入,是以無論是在軍事實力還是在人民生活水準等各個方面,我國都尚且不能與俄國比肩。國家實力不夠雄厚便缺乏談判的資本與精力。
其五,當時國際環境所迫。收複一百五十萬平方千米的領土絕不是一個小舉動,勢必會引起多國動蕩,一招不慎,還會牽扯到各國利益,爆發較大規模的戰争。經曆了數次世界性的大戰,各國都想休養生息,此時挑起争端無疑是對世界平衡局面的破壞,最終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如今我國已逐漸強大,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準亦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将當年沙俄侵占的領土收複回來已成為不可能的事情,但這并不能代表什麼。領土面積已不再是評判國力的重要标準,未來,我國發展必将更加快速、更加智能,成為世界強國。
參考文獻:
《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