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4月17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20世紀80年代初,随着改革開放的東方風來,美術創作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浪潮中力求創新。在中國畫方面,将富有裝飾意趣的造型與西方現代派的抽象、變形相結合,産生形式新穎、頗具時代氣象的彩墨畫,成為多元紛呈中的特征之一。其時,楊明義先生以明快清新、極富江南情韻的風格為畫壇所矚目。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介紹說:1987年,楊明義遠涉重洋,赴美遊學。他浸淫于全新的文化語境中,開始追求藝術語言的“世界性”。經友人引介,楊明義在紐約結識了旅居美國多年的同鄉王己千(1907—2003)。王己千先生為明代名臣、大文學家王鏊(1450—1524)的第十四代嫡孫,吳湖帆先生親炙弟子,是著名的收藏家、鑒定家和書畫家,筆墨既有深厚之傳統底蘊,亦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之技法,自出機杼,别開新風。1998年,我在美訪學期間曾拜訪王先生。王先生的抽象水墨和收藏之奇石,是構成其審美與創作的重要部分。楊明義赴美後,曾借住王先生家中一年有餘。一邊是形形色色、日新月異的現代藝術潮流,一邊是民族文化和鄉思鄉愁,寄寓環境産生的文化駁雜性,在某種程度上反而促使楊明義開始深入反思自身從形式入手所尋求的“世界性”藝術語言。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1999年,楊明義回到契闊十載的故鄉。此時的蘇州,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工業園區的現代文明與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現代的速度、現代的理念,構成了歸國後楊明義眼中或有形或無形的流線,塊面與星星點點,也醞釀出他再度描繪姑蘇新貌的激情與豪邁。于是,他創作了《今日蘇州人間天堂》《橋之鄉》《蔚藍色的夜》等表現時代新象的作品,并在其中實踐自己的藝術創作新方法、新理念,用氤氲朗潤的藝術語言,縱情暢叙着遊子的心聲:月是故鄉明。

而今,楊明義住在北京城郊的畫室中。年近八旬的他,徜徉于多年收藏的青銅器、陶俑、佛像及近現代字畫中,與古人通息,與前賢對語。這些藏品造型所呈現的楚韻漢風、唐意宋神,時時激蕩着他的心魂。而他珍藏的與諸多當代藝術家交往時留下的畫像、書信,也常令他百端交集,感慨不已,每每憶及與衆師友的交遊情誼,總是娓娓道來……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是楊明義多年的夙願,展覽不僅展示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創作之路,還以書信、照片、手稿、收藏等文獻再現他與畫壇名宿的交往。“這些都是一位藝術家完整人生旅途的有機組成部分。曆史的遺珍、藝術的創造、同道的友誼,才玉成了完美的人生詩篇。”

描繪姑蘇新貌,暢叙遊子心聲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覽分“藝旅水墨”“藝術人生”和“藝壇交遊”三個篇章,共展出作品100餘件。楊明義還将珍藏多年的趙無極、王己千、沈從文各1件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

據悉,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一層1、8、9号展廳,持續至4月27日(周一閉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岩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編輯/喬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