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陝西省共有10個地級市。如果按知名度劃分,省會西安、秦都鹹陽、延安、漢中都屬于知名度非常大的那類。寶雞、榆林、渭南、銅川的知名度也足夠響亮,隻剩下陝西省東南部的安康市與商洛市名氣不怎麼大了。如果兩個地級市再比較一下的話,可能安康的名氣要略大于商洛。安康是由陝西入川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子午道)的南出口,其實就位于安康市石泉縣境内。剩下的,就一個“默默無聞”的商洛市了。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商洛市名氣可能不是很大,但商洛市的戰略地位,那可不一般。商洛市位于陝西省東南,西北鄰本省省會西安,著名的終南山就位于商洛市與西安市交界。商洛市正北鄰本省的渭南市,東鄰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鄰湖北省十堰市,西鄰本省的安康市。

商洛市的地勢較高,尤其是西北部位于秦嶺南麓。好在商洛有五條較大的河谷,是商洛市主要的人口居住區。從北到南分别是洛水谷地,丹江谷地(商洛市區位于丹江谷地),金錢河谷地,乾佑河谷地,旬河谷地。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如果把商洛市放在全國的地勢中來看,商洛市夾在秦嶺、伏牛山、武當山的三角地帶。商洛市以東不遠,就是被稱為天下之中的河南。商洛市以南不遠是四戰之地的湖北。全國兩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河——黃河位于商洛市以北不遠,漢水位于商洛市以南不遠。

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商洛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重鎮。這個“自古”從哪個時代說起呢?戰國七雄時代,商洛市就是秦國與楚國争奪的險關要塞,堪稱是誰得商洛誰活,誰失商洛誰死。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戰國時代,尤其是戰國後期,最有實力統一天下的兩個國家出來了,就是秦國與楚國。齊國強嗎?強!但齊國最大的劣勢是地盤太小,戰争資源不豐富,難以打持久戰。而戰國後期的統一之戰,注定了是持久作戰。

秦國占領四川盆地後,獲得了極大的戰争優勢,糧食不缺了,戰争資源更是取之不竭。楚國的地盤比秦國還要大,占據着長江流域的主要部分,湘、黔、贛、閩諸省的戰争資源,比如鹽、鐵、銅、竹、木,比秦國還要豐富。

就戰争發動能力以及持久力來看,天下不并入秦,必并入楚。這一點,決定了秦國與楚國是不可相容的死敵。更要命的,秦國國都鹹陽與楚國國都郢之間的距離并不遠。而商洛,就夾在鹹陽與郢之間。從鹹陽到郢,可以出秦嶺入商洛,再從商洛出武關,由武關進入湖北的平原地區,很快就能殺到郢都城下。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武關,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四大關之一,就在商洛,軍事戰略地位特别重要。商洛的戰略地位之是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擁有秦楚之間的必争之地武關。在春秋時代,武關為晉國所有,這既威脅到了秦國的安全,又影響秦國進攻楚國。等到秦國控制武關之後,對楚國取得了極大的戰略優勢。正如蘇秦遊說楚威王時所說:“秦兵出武關,沿丹江至漢水,郢必不能保!”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派人通使楚懷王,說秦國願意用武關換取楚國的黔中郡。公元前299年,秦國耍盡花招,把楚懷王騙到了武關會見秦昭襄王,結果被秦國囚禁。楚懷王在商洛武關被秦以極為無恥的方式囚禁,改變了楚與秦,甚至是整個戰國的曆史走向。楚國從此走向衰落,被秦兵一再出武關爆擊,最終被迫放棄郢,東遷于壽春。雖然秦無道,但畢竟他們是勝利者,曆史已無法改變。不出名的商洛,出名的武關,可以說是曆史的一個重大拐點。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由東向西入關中,一般有兩條路。一條是走黃河由北向南至由西向東大轉折處的潼關,另一條就是從長安西南的商洛(武關)。秦朝末年,沛公劉邦就是率兵走武關這條路,抄近道入鹹陽,迫使秦王子嬰投降的,

西漢定都長安後,潼關與商洛(武關)就成了護衛關中安全的兩大戰略門戶。事實上,關中之是以稱為“關中”,就是因為八百裡秦川位于四關之中。而四關中的南關,就是武關。西晉末年,晉懷帝司馬熾被俘,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司馬邺就是從武關逃入關中,在關中給破敗的西晉王朝續了幾年香火。

陝西商洛名氣不大,為何古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

一般來說,定都于長安的王朝,主要敵人多來自東方。比如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五胡十六國時的前秦之于前燕,十六國後期後秦之于後燕、東晉。南北朝後期的西魏(北周)之于東魏(北齊)。周相楊堅篡權時,在北齊舊地還爆發了北周舊臣尉遲迥的反抗。

在這種情況下,商洛(武關)對于長安來說,幾成保命之地。守住商洛(武關),大不了丢掉關東不要了,守住關西也可以。一旦武關被東方的敵人突破,長安就可以挂降旗了。

在天下大亂時,諸侯為了争奪商洛(武關)大打出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