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公元626年,發生了一件讓“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引為一生恥辱的事——“渭水之盟”。

時年7月,突厥首領颉利可汗趁李世民剛剛即位,朝政不穩,率領20萬精銳長驅直入,竟一路勢如破竹,打到距唐朝都城長安隻有40裡的渭水北岸,大唐舉國震動。面對來勢洶洶的突厥軍,大唐根本就沒有準備,京師兵力空虛,這一劫看似躲不過去了。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但李世民天縱之才,自帶王霸光環,竟帶着高士廉、房玄齡等6個人,親自去找颉利可汗談判了。一面談判,一面迅速調軍保護長安。最終,大唐付出了大批金銀财寶,突厥人滿意而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李世民忍一時之辱,秣馬厲兵,僅僅過了3年就徹底擊敗突厥,将突厥首領颉利可汗生擒至長安,并讓他在酒宴上跳舞為樂。

無獨有偶,300多年後,相似的一幕又發生在了遼宋之間。1004年秋,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親自率領大軍南下,逼近北宋都城東京,北宋也是舉國震驚。咋辦?相比名垂青史的李世民,宋真宗趙恒沒了主意,朝臣也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逃跑,先保證安全再說;另一派主張迎戰,而且還讓宋真宗趙恒禦駕親征,以振士氣。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說實話,宋真宗趙恒是想跑的。但是這樣搞面子上實在挂不住,在寇準等主戰派力勸之下,宋真宗隻好禦駕親征。趙恒抵達前線後,宋軍士氣大振,“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随後,宋軍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軍主帥蕭撻覽,遼軍士氣低迷,軍心浮動。

遼軍畢竟是孤軍深入宋境,繞過了大量堅固城池,他們沒有後援,皇帝和太後親征更是斷了後路。一旦失敗,必定是全軍覆沒。是以蕭太後通過降遼舊将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兩家坐到了談判桌前,準備和談。宋真宗比較慫,曾想要南逃,和談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最終,兩家立下了《澶淵之盟》,内容大體上有這麼兩條:一、遼宋以後為兄弟之國,誰家的皇帝年紀大,誰家皇帝就是哥哥。二、宋每年向遼供歲币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易。

這第一條,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甚至是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和平友愛的宗旨。關鍵在于第二條,後人罵此條約不平等,主要也是因為這第二條離的歲币。但是罵歸罵,當時的局勢什麼樣還是要說一說的。大宋的歲入是1億兩,打宋遼戰争每年軍費是5000萬兩。用10萬銀、20萬絹換來百年和平是個什麼概念?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雙方開展自由貿易。這招“歲币+自由貿易”可太厲害了。大遼除了賣羊賣馬還能有什麼好賣的?他幾乎沒有任何産品可以輸出給宋,而宋的每一種商品都是遼需要的!香料、犀角、象牙、茶葉、瓷器、漆器、稻米、絲織品等等,在遼國永遠不愁賣!

開始遼還賣給宋一些馬,後來發現大宋的騎兵越來越多,就不敢再賣馬了,蕭太後下令誰賣馬殺誰全家!結果,遼宋邊境貿易徹底變成一邊倒的對宋貿易“巨額逆差”。大遼從宋收走的歲币,到年底全被宋賺得幹幹淨淨,每年還倒賠。和平之年,北宋可以聚精會神、心無旁骛地發展經濟,所獲得的收益不知道是10萬銀、20萬絹的多少倍!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歲币更像今天中央支援邊疆建設的财政補貼。大遼不懂經濟,後來就幹脆不發行貨币了,反正發行出來也沒老百姓認,即使大遼皇帝本人也覺得隻有大宋的錢才是真正的錢。要了大遼老命的貨币戰争,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開始了。百年和平,讓大遼的财富通過貨币戰争,源源不斷輸入大宋。

百年間,北宋經濟社會進入巅峰時期,相繼迎來了宋真宗的“鹹平之治”,宋仁宗的“仁宗盛治”。而遼國慢慢被掏空,直到被金國滅掉。在今天的遼和金的遺址,很難發現遼和金鑄造的銅錢,反倒是發現了很多宋制銅錢,品質好數量多,這就是這場千年前的“貨币戰争”的遺迹。

北宋每年向遼國賠款10萬銀,卻悄悄要了遼國的命,順便坑死自己

然而,“澶淵之盟”也像一劑麻醉劑,讓北宋王朝的統治者陶醉于盛世王朝的繁榮裡不可自拔。“忘戰去兵、武備皆廢”!朝廷上下甚至形成了“以金錢換取和平”的意識:“能用錢搞定的問題,都不是問題。”1127年,金國大舉攻宋,北宋軍隊毫無抵抗力,金人輕松打到都城東京。

徽、欽二宗還打算用金錢買平安,但是沒想到,金國胃口大到讓北宋難以承受,金錢、女人、地盤他們全都要!

于是,靖康之恥,北宋亡。

(參考資料:《宋史》、《舊唐書》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