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與咨詢

      對管理思想産業鍊的分析可以借用“管道”這個熱門詞彙,管理思想之流從高到低,高處是先進的經驗、非凡的智慧、優秀的技巧或者“先知的預言”,低處是成千上萬等待經驗、智慧、技巧和預言的企業。   全球範圍内,這種勢差成就了麥肯錫、安盛、德勤、畢馬威、安永、普華永道、波士頓、羅蘭貝格等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如今這些公司大都在中國建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他們認為中國的管理咨詢市場就要打開,因為中國企業管理的勢差更大,市場空間十分廣闊。伴随着我國經濟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管理咨詢作為未來的朝陽産業在我國已落地生根了。然而,從各方面看,管理咨詢業的發展将會有很大發展機遇。   我國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準不高,管理資源匮乏,這已是不争的事實。這種狀況客觀上為管理咨詢業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發展前景及市場潛力。   盡管有一些不利因素,但管理咨詢近年來還是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産生了些有能力向企業提供高層次管理咨詢服務的管理咨詢公司。這些公司數目不多,且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人才彙集的三地。其咨詢人員一般來自企業的管理層,具有很高的素質,對現代企業管理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經驗,他們的咨詢建議相對于國際管理機構來說更切合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因而受到了企業界的歡迎,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回顧曆史,我國咨詢産業已經探索近20年。   80年代初,政府開始創辦咨詢企業,它們主要集中在投資、科技和财務咨詢領域。比如,國家計委在全國創立“投資咨詢”和建設"工程咨詢"公司,那時資訊咨詢業是非規範和非市場化的,但其出現也讓人們領悟到了資訊的價值。   90年代初一批外資和私營"資訊咨詢"、"市場調查"公司開始湧現,并為企業提供規範化咨詢服務。經過5年左右的發展,如"零點調查"、"蓋洛普(中國)咨詢"、"華南國際市場研究"、"慧聰資訊"、"浩辰商務"等脫穎而出。時至90年代中期,國外管理咨詢公司大批進入中國,從此管理咨詢業告别了"點子"時代,進入專業化發展階段。到了21世紀,一些國内管理公司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出現了"漢普管理咨詢"、"博峰營銷"、"派力營銷"、"遠卓管理顧問"、"沃爾福管理咨詢"等一批咨詢企業。   在中國,管理咨詢業的發展完全是與改革開放的程序相伴的。我國咨詢業于80年代初應運而生,近20年的發展曆程雖不算長,但已經經曆了從官辦咨詢到資訊服務咨詢到管理咨詢的幾個階段。   雖然經曆了近20年的發展,我國咨詢業目前仍處在"春秋"時代,他們還要面對以下一些問題:   1.新聞媒體對咨詢行業的報道經常概念不清,統計資料不準确。   2.企業對咨詢産業體系認識不清,在需要咨詢服務時不知道請哪類咨詢公司,有病亂投醫。咨詢公司對咨詢産業體系認識也不清,對專業化市場領域認識不清,什麼都想做,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3.咨詢産業其實是提升國家核心競争力的一種原動力,是比高新技術産業更展現知識價值的産業,他們是企業的"醫生",應該在市場經濟的環境裡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我國咨詢産業發展呈現這種發展時序的原因既是市場經濟不同成熟期在咨詢需求層次上的差異,也是我國市場經濟成熟度的反映。此外,這也與我國企業的總體規模相關。可以看出,我國的咨詢産業到2010年就能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産業。   □咨詢市場:峥嵘初露   美國100家最大的公司1995年在咨詢方面的支出高達145億美元;"可口可樂"1996年投入咨詢費2億美元;AT&T1995年的咨詢費用3.5億美元……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競争是智力的競争,每個成功企業的背後都有聰明的"外腦"。   去年,今日集團用1200萬元"買洋招","今日"拉着"麥肯錫"的手一同在中國公衆面前亮相,把咨詢産業從幕後推到了前台。   麥肯錫等國際公司的綜合實力的确很強,但這是建立在美國、歐洲等地區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基礎上的,在這些地區,國際公司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當地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且企業執行咨詢方案的能力也很強。是以,能夠為企業提供一份優秀的咨詢報告便會對企業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中國國内的實際情況與國外相差太大,正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在某些方面計劃經濟的痕迹仍然很清晰,幾千年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又對企業産生很大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國内咨詢公司完全可以取得超過國際咨詢公司的業績,而且這種現象也正在越來越多的出現。   與國内咨詢公司相比,國際咨詢公司最大的優勢是完備的知識庫。的确,知識庫對管理咨詢公司非常重要,但知識庫必須具有針對性才能夠對咨詢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國際咨詢公司的知識庫中包括了大量的企業案例和行業資料,企業案例從戰略、組織結構、業務流程、人力資源、營銷、研發、資本運作等各個方面,但幾乎無一例外是國外企業案例;行業資料也非常齊全,但更加偏重于國際市場。換句話說,是本土化程度較低。   從CI(企業形象識别)到公關策劃再到企業戰略發展的全方位咨詢,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競争是智力的競争,每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都有聰明的"外腦"。中國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促使咨詢機構大量出現。以上海為例,上海有專營和兼營的企業咨詢機構 7400家,年收入33.7億元。   今日集團用1200萬元買了一份《造就一個中國最大的非碳酸飲料企業》的發展咨詢報告,有人懷疑這是否值得。這确實使得人們不禁要問:咨詢究竟價值幾何?美國100家最大的公司1995年在咨詢方面的支出高達145億美元;"可口可樂"1996年投人咨詢費2億美元;AT&T1995年的咨詢費用3.5億美元。規範運作的咨詢公司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産業,知識附加值極高。一份戰略咨詢報告究竟值多少錢,人們無法肯定。思想和知識本是無價的東西,如果拿到市場上用價格來衡量,也許,最終隻能取決于雙方的認可程度。從已有的實踐來看,私營企業對咨詢業的信任和認可,普遍要高于國有企業。   麥肯錫、羅蘭貝格等國際咨詢公司,在國外的曆史十分悠久,也有很高的聲譽。盡管進入國内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人們已經将其定位在咨詢企業的第一陣營中,認為國内咨詢公司無法與其競争。但實際上,由于近幾年國内咨詢公司的迅速發展,加之國際與國内咨詢公司的不同特點,許多國内咨詢公司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即使與國際咨詢公司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優于國際咨詢公司的成績。 □三層"蛋糕"   現代管理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搞好企業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管理實踐的效果是以前兩者為基礎的。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 50%左右的公司擁有自己的長期合作的國際著名咨詢公司,100%接受過多次咨詢服務。美國的AT&T公司有1000多家咨詢公司為其進行全方位、多層面咨詢,每年投入的咨詢費用多達3億多美元。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優秀企業,如海爾、海信、聯想、TCL等都請了咨詢機構,引進外部智力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保持較好成長性的國有企業,引進外部智力咨詢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咨詢産業在縱向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資訊咨詢業、管理咨詢業和戰略咨詢業。在每一個層次上又可以從橫向細分。   資訊咨詢業是咨詢産業的基礎層。主要從事市場資訊調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業務,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确、完善的輔助資訊。   管理咨詢業是咨詢産業的核心層。包括:投資咨詢業務,主要從事投資的可行性分析,項目論證等,現代著名的咨詢公司有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人力資源咨詢,主要圍繞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如企業流程再造、薪資體系設計、基礎管理體系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教育訓練等;營銷咨詢業務,主要是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各種政策、營銷組織體系進行設計或評價,此外也組織營銷方面的教育訓練;财務會計咨詢,主要是為企業提供會計、審計、資産評估和稅務等方面的咨詢服務;管理資訊化咨詢是對企業管理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統改造。該領域國際上最著名的咨詢公司就是安盛及國際"五大"會計公司中的管理咨詢部。   戰略咨詢業是咨詢産業中的最高層次。主要是為企業提供戰略設計、競争政策、業務領域分析與規劃設計等服務,同時也面向政府提供政策決策。由于從業風險較大,專門公司較少。國際著名的戰略咨詢公司有"麥肯錫"、"蘭德"公司、"波士頓"、"羅蘭貝格"等。   面對眼前的一個大蛋糕,無論國内外廠商都心動不已。目前,希望吃這蛋糕的管理咨詢廠商有三種類型,一類是國際大型咨詢公司在我國的分支機構,第二類是我國本土的咨詢公司,第三類是企業管理軟體廠商及代理商的咨詢隊伍。我國咨詢公司必将成為管理技術咨詢業的主流。   1.國際大型咨詢公司在我國的分支機構   國外著名跨國咨詢公司多在90年代進入我國,大約有10家左右,這些公司在管理技術咨詢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與國外知名的ERP軟體廠商有着密切的聯系,他們的進入給國外企業管理軟體進入我國提供了有利條件,對于我國咨詢市場的培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咨詢業的本地化意味着雇傭本地咨詢顧問,是以,國外咨詢公司面臨着巨大的人才培養和人員流動的風險問題。國外咨詢公司成本高、收費昂貴,國人不習慣洋八股等,也都是人們比較了解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國外咨詢公司與我國企業管理者的溝通相對也比較困難。   2.我國管理技術咨詢公司   如果加上包含管理技術咨詢的非企業管理軟體開發和經銷企業,在我國從事這個行業的已經有幾百家公司,專業的管理技術咨詢的公司大約有幾十家左右。雖然國内管理技術咨詢公司的規模還不算很大,但是發展比較迅速,加上國外企業管理軟體進入我國,我國企業管理軟體産品的日益成熟,以及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務實階段,都給國内咨詢業帶來商機。   我國管理技術咨詢公司的咨詢顧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軟體開發企業,有開發企業管理軟體的實踐經驗;二是來自企業管理軟體使用者機關,有應用的經驗;三是來自國外咨詢公司,經過了專業的教育訓練。可以說目前已經有了一批我國自己的、立足本土的、緻力于管理技術咨詢的專業隊伍。同國外跨國咨詢公司相比,我國咨詢公司有着成本低、收費相對便宜、了解我國國情等有利條件,是我國最有前途的管理技術咨詢企業。   3.企業管理軟體廠商及代理商的咨詢隊伍   企業管理軟體廠商一般都有一支管理技術咨詢隊伍,特别是國外知名企業管理軟體(ERP)廠商都有一定數量的咨詢顧問,國内企業管理軟體廠商近幾年也開始組建咨詢隊伍。這些咨詢隊伍并不構成與專業咨詢公司的大面積競争,多數咨詢項目一般會由專業咨詢公司承擔。企業管理軟體的代理商也有一部配置設定備了咨詢顧問,同企業管理軟體廠商的咨詢隊伍一樣,他們都隻負責某一個軟體的咨詢,他們在某一軟體實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業務流程重組、電子商務等咨詢上,就不如專業咨詢公司了。   □進入了穩健   我國咨詢業在萌芽期的增長為5%-10%,創業期在20%- 50%,進入初步成長期則已經達到100%-200%。随着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競争的激烈、IT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中國企業的進步,中國管理咨詢業終于迎來了穩健發展時期。那麼2002年後進入WTO的過渡階段,國家再無法向過去那樣對企業進行保護,中國管理咨詢公司的市場在哪裡呢?管理咨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我們認為,我國經濟的深層次轉型,給管理咨詢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同時,來自國外的競争壓力,國内咨詢公司實施能力不足、品牌形象不高、客戶滿意度不夠等因素,也将成為我國管理咨詢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随着WTO的到來,咨詢市場會更大,各種潛在需求也會浮現,管理咨詢将會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它也将面臨不斷增長的挑戰。中國公司和國際公司應該是各有市場。   看來在相當一段時期裡,高端市場的 90%以上還在國外公司手裡,我們做不了,如大型企業、特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并購、重組,以及大集團法人治理結構和海外跨國經營運作的咨詢服務,等等。另外他們有最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我們還缺乏長期積累的有關資料支援。人家一個項目就是幾十萬或上百萬美元,我們幾個項目也擋不住他一個,是以,整個營業額他們還占着相當大的比例。但是中端市場、低端市場我們可以做。這一塊是我們的市場,我們要關注這個市場,研究這個市場。   有這樣一個數字,在全國工商登記的中國咨詢公司現在是13萬家,其中做管理咨詢的占10%-15%。在這10%-15%中,真正做管理咨詢的公司還不到5%,其他大多是靠企業内部教育訓練或公開課程教育訓練在支撐着。其實5%這個數字仍然很大,真正出色的管理咨詢公司,我看全國大約有200家。   目前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還比較快,戰略咨詢、人力資源、ERP、CRM就很看好。這就很明顯,管理咨詢所提供的服務,是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競争力、創新性和價值的。   中國管理咨詢,走過坎坷而閃光的道路,有着蒸蒸日上的今天和任重道遠的前程!   □穿越"點子"時代   當資訊咨詢業開始進入發展階段的時候,由于我的管理咨詢業仍處在初級階段,自身還十分幼稚,管理咨詢産業一度走入歧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點子公司"。想當初何陽一個"點子"賣40萬元,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加之随後的幾本宣傳"點子"的暢銷書,讓咨詢的名頭着實火了一陣。可惜好景不長,何陽先生此後也頗不如意。而賣"點子"的名聲,似乎也随着相聲演員牛群給"想讓腰包鼓起來"的人出了個"換成零錢"的"點子"之後而付諸笑談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把管理咨詢業與"點子公司"相提并論,其實這是對作為知識産業的管理咨詢業的一種誤解。   專家們認為,"點子公司"隻是咨詢業發展階段中一個尚不完善的初級形式。咨詢行業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隊伍,它的優勢在于遍布全球的知識與資訊網絡,在于它能根據客戶的需要去搜集資料,進而調整他的理念,拿出真正适合于客戶的方案。   随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資訊産業将由重視硬體向重視軟體、軟科學發展。企業也将逐漸由傳統的計劃型向營銷型發展。并從以往的内部決策人"拍腦袋"或依靠傳統的科研機構以及前幾年紅火一時的尋找"點子公司"、"策劃人"而逐漸向依靠專業的調查咨詢機構轉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