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網際網路的一次壓力測試?

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網際網路的一次壓力測試?

來源 | 老虎國際

把這次“大廠賣大廠”事件看作對網際網路公司的一次集體壓力測試,如果這些公司扛過了壓力,很可能會出現一波非常不錯的上車機會。

不少騰訊控股(00700.HK) 股東一夜起來,發現自己馬上要成為京東集團(09618.HK) 的股東了,真是年底的又一大驚喜。

的确,這種通過實物分紅(Distribution in-kind)方式,分的還是其他家的股票,的确在内地和香港交易所不常見。

關于股票分紅細節

騰訊的合格股東将以每21股騰訊股份獲發1股京東A類股普通股的比例,獲得實物派發。

京東集團港股的股票就是1股A類普通股,而京東美股的ADR相當于2股A類普通股。非合格股東将按照這個比例獲得現金。

請注意:至于“合格股東”和“非合格股東”,在騰訊的公告裡已經說明。大部分地區的股東都是合格股東,包括香港、内地港股通、澳門、澳洲、東南亞等國家的股東,他們将直接獲得京東集團的股票。

港股通的騰訊股東也可以獲發京東股票,可以賣出,但因為京東集團還不是港股通标的,目前還不能買入。

非合格股東主要是指美國投資者,因為不同監管轄區下的規則不同,他們将直接獲得現金。

騰訊會通過二級市場出售這些京東股票,或者自身現金調撥(最終還是要把相應的京東股票賣掉)。

是以,從二級市場股價的角度考慮,如果持有騰訊的美國投資比例較高,那騰訊就不得不在二級市場抛售大量的京東股票,形成一定的抛壓。

而由于騰訊集團不直接持有京東在美股的ADR,會在香港市場抛售。是以,也有可能在京東的港股和美股ADR之間出現一定的套利機會。

具體的分紅時間表如下:除淨日:2022年1月20日;股權登記日:2022年1月21日;截止過戶日期:2022年1月24日-2022年1月25日;股息發放日:2022年3月25日。

意味着3月25日會有大量的投資者拿到京東的股票。

關于除權和期權交易

所有的分紅都要除權,要不然公司市值就會不統一,股東對應的權利也會不統一。

此次除權,若按照京東258港币的價格,相當于在除權日騰訊要除去12.28港元的價格,對應461港元的價格,是一筆2.66%的一次性大分紅。

對持有正股的投資者來說并沒有太大差別,隻是兩個月後賬戶裡會多出相應的京東股票。對于期權持有者來說,則會有一些變化。

一般來說,金額過大的除權,有兩種相應的處理方式。

第一、交易所直接用新的行權價的期權代替舊的(也可以同時增加新的行權價的期權),也就是将除權金額之前的舊期權的行權價,減去相應的除權價格。

比如,若在2022年1月19日,騰訊行權價480港元的遠期put,若除權金額為12港元,則将在1月20日成為行權價468港元的put(480-12)。

第二、行權價不變,但相應期權的市場價格出現變化,展現出除權。如果行權價沒有減去除權金額,則在除權日前後,期權本身的價格會展現出相應的變化,以将除權因素考量進去。

比如,若在2022年1月19日,騰訊收盤價為480港元。

若騰訊3月期權的480港元行權價的put和call的收盤價格分别各20港元,若除權金額為12港元,則在1月20日。

此put對應的前一個收盤日價格為自動從20港元上升到32港元(20+12),對應call對應的前一個收盤日價格為自動從20港元下降到8港元(20-12)。

不過實際上,由于市場已經知道會有“除權”這一事件影響,相應call和put的價格則會在很多個交易日前就會産生變化。call的價格會被不斷壓低,put的價格會被不斷擡高,價格從時間上呈現漸變的增長(和降低)。

當然,由于期權的成交量未必比得上正股,是以在期權價格變化的過程中,可能也會産生更多的套利機會,但是要注意期權的流動性。

騰訊實物分紅的好處

騰訊這一操作“絲滑又飄逸”,帶來很多好處。

首先,通過實物分紅,對騰訊本身來說,可以省去因為投資收益變現帶來的公司稅。

騰訊近幾年的公司稅率一般在18-20%。若按20%稅率、京東股價258港币算,騰訊此舉可以省下236億港币的稅費,這相當于是增加了稅後收入。進一步講,會“隐形”地降低公司的市盈率。

其次,對股東來說,也可以省去本應現金分紅的股息稅。

同時,股東也有了對公司資産處理的自主權。拿到京東股票後,是否賣出,純粹取決于股東自己。

而換句話說,騰訊這樣的公司,持有了像京東集團、美團(03690.HK)拼多多(PDD.US) 騰訊音樂(TME.US) 等多家已經上市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個二級市場“超級投資者”,是一個囊括了很多中概股的“資産組合”。

與其持有騰訊的時候,被動持有着一批今年差點見了鬼的中概股,不如把選擇權還給股東自己。

而騰訊在公告裡說明,“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适當情況下退出投資并與股東分享收益”,但它并不改變“長期投資”的戰略。

基于這樣的出發點,未來騰訊有可能減持其它中概股,但這并不會改變騰訊與它們的戰略合作關系。

是以,這件事本身是做得非常聰明的。

關于财務報表的影響

騰訊的聯營公司衆多,是以每次财報的聯營公司損益,對其利潤也有明顯的影響。

部分專業投資者在計算騰訊估值的時候會單獨考慮把投資損益,但大部分投資者是直接關注整體利潤及相應名額(市盈率等)。

是以,騰訊的聯營公司損益很重要,而京東的利潤表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騰訊的持股比例還不支援完全并表,是以,原則上京東的當期除少數股東外的稅後利潤,騰訊隻應該按持股比例将京東的利潤計入自己的利潤表中。

但是,如果隻是單純地記載當期,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若騰訊比京東更早發當期财報,騰訊就有可能洩露京東财報的資訊。

是以,騰訊會遞延一個季度記錄聯營公司損益。也就是說,剛剛過去的2021年Q3季度騰訊的聯營公司損益,其實包含的是京東2021年Q2季度的利潤情況。

可以看到,由于京東21Q3的淨利潤情況非常不理想,是以會給騰訊Q4的聯營公司損益帶來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以後就不會了。

因為根據此次公告,分紅之後,騰訊持有的京東股票比例将低至2.3%。

根據兩家公司都遵循的IFRS會計準則,京東的股權将成為騰訊的金融資産(Financial Assets),而不是之前的聯營企業(Associates)。

是以隻要當期未變現,京東的股票公允價值變動将隻影響騰訊的資産負債表,而非利潤表。

騰訊若是出售其他的聯營企業,也是一樣的過程。而騰訊未來的利潤表則會更接近騰訊自身的營運事實。

對業務生态的影響

騰訊當年投資京東的時候,肯定有一部分對抗阿裡巴巴(BABA.US)電商業務的原因。而目前的網際網路領域的反壟斷大趨勢下,已經不再支援大公司之間的各自壟斷,“劃江而治” 了。

主動弱化對某些嫡系公司的扶持,可以說是一種非常主動的示好态度。

這種“分紅+分拆”的方式,也突顯了騰訊在公司治理層面的優秀(ESG加分)。與上市公司共同分享成長紅利,本來就是股東訴求之一。

有的投資者會想,這一定程度上也打開了騰訊和阿裡之間更深層之間互通的可能。未來淘寶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接入淘寶連結是大機率的事。

阿裡目前也因為各種生态鍊的變化而一蹶不振,連核心的電商業務也出現了動搖。甚至也有投資者在思考,在騰訊、阿裡、位元組三大巨頭分庭抗禮的局面,會不會在短視訊強勢生态下,讓阿裡和騰訊走得更近?

隻能說,以史為鑒,商場上的分分合合也逃不過曆史的規律。

對騰訊來說,眼下更重要的,是要尋找另外的處于成長期的“京東”。

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網際網路的一次壓力測試?
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網際網路的一次壓力測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