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香菱,本名甄英蓮,是《紅樓夢》“金陵十二钗”副冊之冠,她一出場就被賦予了悲劇的寓意。關于香菱這一人物形象的文學意義,研究文章很多,本文就不再涉及了。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戴敦邦繪香菱

本文主要是就有關香菱的兩個基本問題作一點分析,供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這兩個問題分别是香菱判詞的解讀和香菱的年齡問題。

一、香菱判詞的新解讀

“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緻使香魂返故鄉。”在香菱的這首判詞中,“根并荷花一莖香”這句存在版本異文,學術界也有一定的認識上的分歧。

在脂評本上,甲戌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甲辰本等這幾個版本皆為“根并荷花一莖香”;己卯本和楊藏本作“根并荷花一莖青”,不知“青”字是“香”字的訛誤,還是抄寫者有意的修改;舒序本作“根并荷花一水香”;俄藏本缺第五回内容,情況不明。程高本此處文字同多數脂評本一樣,亦作“根并荷花一莖香”。

目前的校勘本,大多數也采用“根并荷花一莖香”。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舒序本的文字為優,如周汝昌先生校訂批點的《石頭記》就采用“根并荷花一水香”(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頁),持這一看法還有梁歸智先生等學者。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韓羽繪《根并荷花一莖香》

本人的看法是,此處文字應該是“根并荷花一莖香”。目前的版本差異,根源是長久以來大家對這句判詞的誤讀。

針對“根并荷花一莖香”這句,有一句脂批:“卻(“卻”疑似當是“确”)是詠菱妙句”。這個批語可能是造成誤解的源頭,很多人由此以為這句話是“詠菱”的,比如,人文社本《紅樓夢》針對“根并荷花”作了一個注釋:“指菱根挨着蓮根。隐喻香菱就是原來的英蓮。”(人文社本《紅樓夢》,第76頁);蔡義江先生對此也解釋說:“蓮就是荷,菱與荷同生池中,是以說根在一起。”(《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複旦大學出版2016年版,第28頁。)

人文社本《紅樓夢》和蔡義江先生的注釋,應該都是誤讀。香菱的判詞其實跟“菱花”沒有絲毫關系。我們先來看看關于香菱判詞的畫面:

寶玉看了不解。遂擲下這個,又去開了副冊廚門,拿起一本冊來,揭開看時,隻見畫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人文社本《紅樓夢》,第75頁。)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鄭旭繪《香菱鬥草圖》

我們知道,該回中的判詞,都是緊扣畫面而作。而在關于香菱判詞的這個畫面中,畫面的内容非常清楚:“畫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大家可以看出,畫面中有桂花,有枯蓮,唯獨沒有“菱花”。

由此可見,在這個判詞中,作者取的是“蓮”而不是“菱”,是在詠蓮而非詠菱。其中暗含的是香菱的本名“甄英蓮”,而不是後來寶钗為其改換的“香菱”這個名字。

是以,了解“根并荷花一莖香”應當從蓮花這個角度來了解,而不是牽強地拉扯上“菱花”。菱花與蓮花也并非共生關系,并不是有蓮花一定就有菱花。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電視劇《紅樓夢》中陳劍月飾演香菱

那麼,該如何了解“根并荷花一莖香”呢?本人的了解是:這裡的“荷花”指的是狹義的蓮花的花朵,蓮葉與花朵同根同莖,蓮葉也有着與其花朵一樣的芬芳。

在《紅樓夢》中,荷花是林黛玉的象征花,香菱“根并荷花一莖香”,是不是也含有這層意義在裡面,就是說香菱具有同黛玉一樣的美好品格。第48回寫香菱跟黛玉學作詩,在追求詩意人生上,看來她兩是一樣的,二人的師徒緣分看來在香菱的判詞中已經埋好伏筆了。

既然香菱的判詞跟“菱花”無關,那麼為何脂批卻說“跟并荷花一莖香”是“詠菱妙句”呢?我猜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批書人自己搞誤會了,與我們後來人一樣,也想當然以為是在詠菱花;第二種可能,批書人說的“詠菱妙句”的“菱”并非指“菱花”,而是指“香菱”這個人,也就是說,批書人認為作者用“根并荷花一莖香”來贊美香菱這個人真是太妙了。

哪種可能性更大?今天已經無從知曉。不過,今天我們似乎更應當取第二種了解,因為這有助于消除批語與文本之間的沖突。

我們再來看舒序本為啥作“根并荷花一水香”,其中的“一水”應該是“一莖”的改筆。抄寫者估計不了解菱花怎麼會跟荷花“一莖”?故而改為“一水”。至于抄寫者為什麼一定認定是“菱花”,或者是受脂批誤導,或者也是如同我們今天一樣想當然地認為是菱花吧。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電影《紅樓夢》中香菱學詩劇照

二、香菱的年齡

關于香菱的年齡,在書中有兩處疑似彼此沖突的文字,本文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在第63回寶玉過生日開夜宴的時候,有一處文字:

襲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來,卻是一枝桃花,題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舊詩寫着道是:桃紅又是一年春。注雲:“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钗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隻無同姓者。(人文社本《紅樓夢》,第872頁。)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改琦繪香菱

根據這處文字可知,香菱與寶钗、襲人、晴雯是同一年的人。可是在第7回中,香菱卻不知道自己多大。先看看原文:

周瑞家的又問香菱:“你幾歲投身到這裡?”又問:“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裡人?”香菱聽問,都搖頭說:“不記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兒聽了,倒反為歎息傷感一回。(第106頁)

第七回,甲戌本的回目作“送宮花周瑞歎英蓮”,可見前引文在第七回中屬于扣題之筆。根據引文内容可知,香菱不記得自己的年齡。

這裡可以追問一下,香菱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年齡呢,還是故意隐瞞不想說呢?

本人傾向于認為她真的不知道,因為香菱很小就被拐子拐走了,不記得自己的家鄉、父母和年齡本是正常的,這裡正是透過香菱不知自己的身世來反映她命運之悲慘。這才是這處文字的主旨吧。如果是她故意隐瞞不說,那這段文字又想表達什麼呢?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楊秋寶繪香菱吟詩圖

如果香菱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了,那麼上面兩處文字似乎就互相沖突了。香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年齡,那是根據什麼标準來确定她與寶钗、襲人、晴雯同年的呢?知道香菱底細的隻有賈雨村,但賈雨村說出來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他怎麼可能會把自己忘恩負義的底細主動抖露出來呢,千方百計隐瞞唯恐不及。

第七回中,香菱不知自己的身世,渲染的悲劇效果很好。如果到了第63回,她又知道自己的年齡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第七回的藝術效果。

石問之:香菱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新解——香菱的有關問題二則

蓋茂森繪《香菱學詩圖》

對于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本人認為可能是成書過程中的失誤。相比與第63回的内容,第7回的相關内容疑似晚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