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年關難過關關過,我們每年都在開年/閉年時,接收到大量的新資訊,指出接下來1年甚至幾年的趨勢。

聽慣了造車新勢力的你我,已經見過了視訊網站造車、房地産造車、PPT造車、機車造車、遊戲造車等太多,就和習慣了特斯拉沒事就調價一樣,潛移默化中成了正常事件。

當然了,從2021年的第四季度看,一切還是不太一樣的,輕橙汽車、盒子汽車、牛創汽車,再加上解決方案的相應公司紛紛入局之後,再加上眼前的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連續突破20%,一切的現狀都可形容為,又一個造車新勢力入局的小高峰。

當然,永恒不變的話題是,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什麼時候入局都不晚。真正重要的是,新一輪的企業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又要帶來什麼。

小牛造車,目測資源齊備/不缺錢?

小牛造車背後,是行業裡被譽為“創業天才”的李一男,具體是不是天才無從考究,但觀其履曆以及現有成績,從通訊領域創業到被華為收購,再到百度,再到金融市場玩票,以及目前最為人所知的-小牛電動車。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對,就是在4000-4500萬台/年銷量電動自行車市場(2020年資料)裡,能砍下100萬台(行業預計)排在中國電動自行車TOP10裡第10位。如果讓這種排位更具象一些,小牛電動車等于,在價格較之行業主流壓低/愛瑪/台鈴高出約1000元(價格比例+15%左右),能夠取得Top3巨頭銷量的7%、11%、12.5%。

換言之,李一男的現有優質項目-小牛電動車,用大家更熟悉的汽車行業進行舉例,基本等同于凱迪拉克(2020銷量23萬輛)對上一汽-大衆(200萬輛),這樣的位置。換言之,短時間内的發展結果,還不錯。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也就在2021年的小規模閉門采訪中,李一男也給出了他的相關造車計劃與資訊:

2018年11月開始立項推進,目前完成5億美元A輪融資(且李一男表示30億美元融資目前是基本有譜的);

車輛會同時有純電/增程2種模式推出,但純電優先/增程使用純電車型的核心邏輯(和目前的理想ONE正好反過來);

不太缺人/不太缺産能,2019年開始招聘高管等,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開發在北京,設計核心團隊在上海,工程團隊/工程産能在常州,也就是收購了之前大乘汽車的種種;

車輛會是高端車型,會具備自動駕駛相關功能,而車輛能實作全功能覆寫,既能在城市裡輕松駕駛,也能讓人擁有探索能力(牛創的核心理念);

牛創和小牛電動車之間,沒有借鑒、沒有關系、完全不同。

總結一下其接受采訪時所透露出的核心資訊,牛創科技釋出自己的汽車品牌-NIUTRON自遊家,它的第一款量産車自遊家NV會在2022年開始接受預定,9月開始傳遞。車輛會有純電動/“電改油”2種動力形式,會有自動駕駛相關能力,自建工廠/已完成團隊結構初步搭建,而車輛有着探索、自遊這些符号,也意味着,它不僅能在城市裡用也會給出現有市場裡沒出現的“新能源車+越野”這樣的相關标簽。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目測,這家造車新勢力,已經避開了造車新勢力1.0時代大家遭遇的很多問題,有一定的資金儲備/一定的資金輸入能力,不是純粹白手起家而是有相關團隊,不糾結代工/自建工廠,直接拿下弱勢傳統企業相關産能及工程能力。

至于資金、高管團隊、使用者營運、管道建設等一系列其他關鍵點,李一男在接受采訪中并未給出明确答案,最明确的一條是“産品落地之後,再說,先把車造出來讓大家體驗,再進步。”

小米造車資源可繼承,小牛的繼承沒必要

近幾年的造車新項目裡,小米汽車的呼聲頗高,核心原因在于,雷軍本人的事迹/玩法/履曆自帶流量,且小米的硬體/軟體生态,是可以延續到汽車領域,為小米汽車帶來差異性消費體驗進行賦能的。就比如,對于很多有小米全家桶的年輕人(智能家電+小愛同學+小米手機等),它們在有了小米汽車之後,是可以直接延續其使用習慣的。再之後,小米可以有新進化、新玩法、新呈現。

再看自遊家的種種,确實如李一男所說,小牛電動車和自遊家之間是沒有關系,也不該有關系的。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身處常州為小牛電動車供應核心材料的相關供應商公司,給予了我們一條重要的資訊點,“小牛電動車的賬期約為40天左右,比行業主流的30天晚10天左右,賬期大概130%,所采購的相關制造材料屬行業中上等,算是一家履約能力較強的兩輪電動車企業”。

這條資訊裡,所透露的關鍵點是,小牛電動車現金流中上等、選用材料中上等,它能快速崛起所依托的是新設計、智能化等等。

如以兩輪電動車邏輯切入智能電動汽車,則會讓産品和品牌隻有“選用材料中上等”這一個特點。汽車産業從不缺“好的設計、好的現金流、好的智能”,而選用材料中上等則需要時間的磨煉,畢竟行業内目前有新勢力的成名手段就是“盡可能低的整車成本,創造盡可能高的利潤”,同時還穩穩排在銷量榜前列。

是以,自遊家能造什麼車,車上有什麼功能,最終的履約能力才是它的破局之道。李一男所說的,車造出來給大家看了再說,屬行業裡現在比較務實的推進思路。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回到主題,以增程式/純電動入局的造車新勢力目前在中國市場裡有2家發展勢頭較好的企業,理想+岚圖。不過,其發展思路不同,岚圖=利用東風集團儲備+雷諾先進工廠産能+網際網路玩法,純電動/增程式并舉,産品覆寫大5座SUV/MPV;理想,則以一款增程式混動車型獨辟蹊徑,很好的滿足了全家出行乘坐+高智能互動體驗的消費痛點。

二者之間的共性目前是,以提供城市出行能力為核心,帶有高互動/高更新能力,同時售價上較傳統汽車豪華品牌更低,形成競争,瓜分二線豪華車的主要市場。

而自遊家的造車思路,盡管李一男沒有 特别明确的把話說死,但能夠察覺的是,它會較理想ONE/岚圖之間産生“通過性、越野”層面的差異。

又一輪造車新勢力入場,小牛造的出理想ONE?

鑒于當今市場的開放程度極高,坦克300、坦克500、哈弗大狗、路虎衛士等車型屬于火上加火很受認可。而也有很多傳統車企/新勢力車企在考慮推出通過性更強的智能電動車,比如比亞迪在謀劃,再比如自遊家也大機率會是。

能不能造出像理想ONE那麼火爆的車,有機會,但更難。理想ONE所解決的分别是全家出行乘坐、多屏關聯智能互動邏輯,眼下才開始進行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推進/純電動及超充平台的推進。

自遊家要做的,除了上述達到高位水準之外,還得攻克一個更高的難題,保證高通過性時的安全以及脫困能力等。這,又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積累的話題。

即便是因為有着先進的研發能力打出了資料模型,卻還要如奔馳G級、路虎衛士、豐田蘭德酷路澤、哈弗H9一般,去實打實的路試,積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因為,工科邏輯在之中不能豁免,路試裡程與時間倍數于傳統乘用車,才能達到高耐用性+通過性的極緻。有個最簡單的案例是,豐田普拉多/蘭德酷路澤的路試裡程,是以億公裡為機關計的,于是才有了當下的赫赫威名。

寫在最後:

當然了,李一男的那句,車造出來了再說,留下了很多的變量空間。

這種變量可以是,它要把通過性造到多少,它要把耐用性又造到多少。收益和付出基本形成正比,更高的極限會讓自遊家NV有更明顯的賣點差異,受到更多關注收到更多訂單,但也對牛創自己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折衷的方案,則會讓造車相對更容易,卻缺失了魅力。

至于增程式能不能兼顧城市+越野使用,純電動能不能兼顧城市+越野使用,在保證了電池安全性、充放電可靠性、電機的應力性之後,不會是特别大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