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來就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國家,為了謀求發展才進行侵略戰争。但是我們知道,戰争是一場資源的消耗戰,沒有資源根本就沒辦法打,是以日本在拉長戰線的時候,補給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對美國開戰之後,日本的物資供應更加的緊張。那麼大家知道,日本在二戰中後期的時候都吃什麼嗎?

我們先将目光對準日本的作戰部隊。他們在全面侵華之前,士兵的每日補給是有規定的,包括米飯,肉,蔬菜,味增等,比起中國部隊吃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全面侵華開始的時候,日本的供給就跟不上了,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劫掠當地百姓的糧食維持生活,補給都是自己解決的。
在很多影視劇裡對這種情況都有描述。比如在《硫磺島的來信》中,日本士兵為了節省糧食,吃的是海帶和海藻混雜在一起的雜菜湯,清湯寡水,跟美帝的補給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而在《血戰太平洋》中,則表現為日軍吃生蛆的大米,喝污水和美軍作戰,甚至吃的是樹根和樹皮。餓瘋了的日本人無奈之下,向美軍發起萬歲沖鋒,隻求速死。
而在國内,百姓的日子過的也不咋地。當時投入戰争的美帝尚且都需要進行食物配給,家庭主婦們要精打細算才能不餓肚子,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勞動。而在日本,則更加的慘烈。在戰争末期,國内産的糧食要全部收上來,在優先配給給前線之後,剩下的才配置設定給國内的百姓。他們的食物也是進行嚴格的配給制度,隻有幹活才能得到糧食,而且隻能維持基本的生命,吃飽是不可能的。
能吃的樹葉,樹皮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鋸末也沒有能逃過日本人的胃。日本人利用鋸末發酵成一種粉末,而後和小比例的面粉混合,做成薄餅發放給百姓。吃這個東西,基本不能被吸收,大便之後就感覺到肚子餓。
在這個時候,日本人開始進行荒野求生,為了補充蛋白質而消滅一切富含蛋白質的東西。比如說蚯蚓,螞蚱等昆蟲,甚至連老鼠都不放過。根本報紙說,老鼠在仔細的消毒之後,按照一定方法做,味道和鳥的味道是一樣的。請大家想一想,這種東西吃的下去嗎?惡心不惡心?
而且在那段時間,日本的犯罪率陡然上升,很多案件都是偷竊糧食蔬菜的盜竊罪,可見當時的日本人有多麼的饑餓。當時日本已經崩潰,但是還是想着一億玉碎,保家衛國。這些狂熱的日本婦女排隊捉青蛙,捉螞蚱。在那段時間,日本的青蛙和螞蚱,甚至幾乎絕迹。
等到二戰結束,美國人進駐日本,很多日本女人為了一塊巧克力,一盒餅幹,甚至一罐罐頭就和美國人發生關系,目的就是為了活下去。而每天都會有無數的日本女人前往美國人堆放垃圾的地方,翻找能吃的東西果腹,可謂慘烈!
日本人狼子野心,在狂熱的思想之下,妄圖侵略中國。但結果呢?被中國軍人頑強的抗擊打敗了,這是我國近百年來對列強的大勝!而日本人也自作自受,将自己國内的經濟拖垮,百姓沒有東西吃,餓死的人比比皆是,都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