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11月27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在安徽宿縣馬圍子、楊莊、雙堆集、許莊地區,完成了對一支國民黨軍精銳主力部隊的包圍。這支國民黨軍部隊,就是從奉命從河南确山、駐馬店地區出發,增援徐蚌戰場的,由黃維擔任司令官的第12兵團,下轄第10軍、第14軍、第18軍、第85軍和第4快速縱隊,共計12萬人。

其中第18軍(即原整編第11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風頑強,屬于頭等主力部隊,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下轄第11師、第49師、第118師。該軍軍長本由兵團副司令官胡琏兼任,黃維在27日的突圍失敗後,于29日作出人事調整,胡琏免兼第18軍軍長,由副軍長楊伯濤升任軍長。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中原野戰軍對黃維兵團達成合圍之後,采取掘壕前進,近迫作業的壕溝戰術,一道道交通壕猶如長龍一般從四面八方伸向國民黨軍陣地前沿,形成無數繩索,将其緊緊捆住;然後利用夜暗,機動兵力進入沖擊出發位置,在炮兵火力配合下,于近距離發起突然猛烈的沖鋒。這就大大降低了部隊在敵人火力下運動時的傷亡,同時有效減少了國民黨軍的火力優勢。

在戰術方面,面對解放軍的近迫作業,火力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在兵力方面,傷亡一個,就少了一個,人員無法獲得補充。第12兵團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士氣低落的絕境。再加上軍中早已傳遍第7兵團在碾莊全軍覆沒,司令官黃百韬被打死的消息,不少人意識到這次恐怕在劫難逃,免不了重蹈黃百韬兵團的覆轍,“死守”也就是“守死”。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11月30日,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奉蔣介石的指令,率領李彌、邱清泉、孫元良3個兵團30萬人放棄徐州向西南方向撤退,企圖經蕭縣、永城南下至蒙城、阜陽地區,攻擊中原野戰軍側背,以解黃維兵團之圍。黃維和手下的軍長、師長們聽到這個消息,精神為之一振,認為隻要杜聿明集團抄了解放軍的後路,自己再全力向西攻擊,憑借東西夾擊的态勢,就能打開局面,轉危為安。

可是這個幻想很快就被現實碾得粉碎。杜聿明集團走到永城東北的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地區,陷入了華東野戰軍的重圍,遭遇了和第12兵團同樣的命運。黃維等一幹将領突圍的白日夢驚醒了,動搖情緒大為增長,意識到這回真的是要完蛋了。如第10軍軍長覃道善先是打電話問第18軍軍長楊伯濤,還有什麼辦法?後來見面時二人又相對苦笑,連聲說,我們完了,完了。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有的人則是抱着死裡求生,拉隊伍逃跑的想法。如第18副軍長兼第11師師長王元直,有一天到雙堆集軍部面見楊伯濤,問他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應該采取什麼行動?王元直認為,呆在這裡隻有死路一條,18軍眼下的兵力還有2個師(第49師已于25日被消滅),還有沖出一個缺口突圍逃出的可能。楊伯濤雖然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又顧慮撇開黃維和幾支友軍單獨打出去,茲事體大,在道義上,職責上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因而沒有表示同意,隻是說:“我們服從指令,活一天幹一天吧。”

還有一種是想同解放軍暗通款曲,接洽投降。一來可以保全性命,二來可以借機讨價還價,要求解放軍給個名義地位。如第118師師長尹鐘嶽,曾交給楊伯濤一封解放軍派人送來的信。信中分析形勢,陳說利害關系,勸告他們放下武器投降,保證生命安全,并要求架設電話線,直接接洽投降辦法。尹鐘嶽是第18軍的老人,他能接待解放軍信使,并且把勸降信轉給楊伯濤看,這在第18軍的曆史上是異乎尋常的事情。連他都動搖了,足以說明形勢已經到了危急關頭。但楊伯濤不為所動,對尹鐘嶽說:“第18軍從江西第三次圍剿起,就和紅軍作對,結下了血海深仇,我們若落到解放軍手裡,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絕無饒恕之理。”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12月6日16時30分,中原野戰軍對黃維兵團發起全線總攻,以多方向的、有重點的連續突擊,逐漸縮小包圍圈。戰至15日中午,黃維和胡琏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決定于當日黃昏開始突圍。時間到了之後,楊伯濤和尹鐘嶽親自督戰,可怎麼也沖不破解放軍的銅牆鐵壁。突圍之前,楊和尹選了一個最勇敢的營長,指令其在前面沖鋒開路,但是這個營長上去不久就被打死了。夜暗中的部隊無人指揮,亂成一團,一步也不能前進。同時,南面的解放軍已經沖進了雙堆集,徹底陷入崩潰的國民黨軍不敢再開槍抵抗,隻聽得繳槍之聲一片喧嘩。

楊伯濤和尹鐘嶽見勢不妙,于是率領一群亂兵折向西北第11師突圍方向,想尾随該師逃出去。但這時第11師已經被打垮,楊伯濤一行人遭到解放軍的迎頭阻擊,隻得又折回雙堆集。亂軍之中,随行的副官和衛士在解放軍的追擊下四散逃走。淪為孤家寡人的楊伯濤眼見突圍無望,便跳入雙堆集西門外的一條小河裡打算自殺,沒想到這條小河的水并不深,隻有1米多,楊伯濤跳進去之後,連頭頂都不能淹沒。

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國民黨王牌軍長跳河自殺,結果還是當了俘虜

楊伯濤在河水裡撲騰了一會兒,全身衣物都濕透了,當時正值嚴冬,冰冷浸骨的河水凍得他實在無法忍受,于是掙紮着爬上岸來,被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第37師第109團3營教導員劉祥志俘虜。楊伯濤被俘之後,經過10年的改造,于1959年9月17日被特赦。

楊伯濤跳河自殺卻因為水太冷又爬起來的這段掌故,和明朝末年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因為水太涼不願投湖殉國的轶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為曆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争史。

微信公衆号:南疆烽煙正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