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之子李幼鄰:父再娶嬌妻,他鳴不平,生母百歲壽宴當衆痛哭
推薦語:都說孩子是父母希望的延續,我們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也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長大,人世間最大的遺憾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以在有生之年,我們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讓遺憾伴随着我們。

談到李宗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李宗仁晚年生活在美國,雖然曾經代表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産黨對抗過,但是在抗日戰争當中,他也是出過力的,而且在晚年看到新中國蓬勃發展,李宗仁也是非常開心,激動的。
雖然說曾經我們各為其主,但是我們骨子裡流的都是中國的事業,作為華夏兒女,看到祖國的事業蒸蒸日上,李宗仁曾發出感慨,幸虧是共産黨得到了這天下!
1.父母之間的無愛婚姻,讓李幼鄰分外疼惜母親
相比較李宗仁,他的長子就顯得有點默默無名了,李宗仁長子名叫李幼鄰,李宗仁給他兒子取這個名字也是希望孩子可以繼承自己的志向。
李宗仁希望孩子可以跟随自己的腳步,追求政治生涯的高光,然而一切卻并未如自己所願。
李幼鄰并沒有如父親所願,喜歡上軍事,從小身子就很弱,唯一和李宗仁相像的,就是那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倔脾氣。
李宗仁在李幼鄰四五歲的時候,娶了女學生郭德潔,害怕兒媳會受冷落,在李幼鄰爺爺奶奶的安排下,母親帶着李幼鄰前往軍中生活。
小時候李幼鄰同父親也度過一段歡樂的時光,那時李宗仁對于兒子非常的疼愛。對于李幼鄰來說,那段快樂的童年時光總有些許的遺憾,因為當時父親和母親的婚姻早就已經名存實亡。李幼鄰是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她和母親的關系也特别的親密。
因為深愛母親,是以他知道母親心裡所受的苦,在他的印象當中,母親孤獨了一輩子,而這些全都是拜自己父親所賜。在李幼鄰眼中母親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孝順公婆對丈夫忠貞不二,可是卻沒能夠得到丈夫的歡心。
2.李幼鄰不願走仕途
在異國的求學生涯裡面,李幼鄰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每每想到母親,總會不自覺的流下眼淚,她知道母親在故鄉等着自己學成歸來,母親的後半生也全都要依靠自己,一想到這些,他便會發奮努力讀書。終于李幼鄰在1942年在大學畢業,然而李宗仁對此并不滿意。
因為他希望兒子可以選擇軍事,而兒子的選擇和軍事根本就沒有什麼關系。
李宗仁想要誘導兒子進入軍政界,可是李幼鄰對于仕途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欲望,後來李幼鄰又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眼見長子對于仕途并沒有任何的欲望,李宗仁轉而培養養子。
一直到1947年,李幼鄰學成歸國回國,當時他已經結婚生子了,那個時候李宗仁在北京擔任要職,他本想要給兒子安排一個職位,可是李幼鄰對此毫無興趣,為了能夠留住兒子,李宗仁給李幼鄰在南京安排了一個外貿專員的職位。做這份工作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李幼鄰便心生厭惡,向父親提出了離職,他不希望和腐敗的政府再有任何的聯系,之後李幼鄰又去了美國。
李幼鄰一家
3.在母親百歲生日時泣不成聲
對于李幼鄰來說,他親眼目睹了自己母親這一生的悲慘際遇,1990年在母親100歲生日的時候,李幼鄰想到母親這一生情感悲苦,如鲠在喉,眼淚不自覺的流下,雖然此時母親已經活了100歲,可是在70年的生活當中她都是一個人寂寞度過。
總結:對于李幼鄰的母親來說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可是她有一個懂自己愛自己的兒子,這也成為了她不幸中的大幸,你說對嗎?
參考文獻《李幼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