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當政後,斯大林兒子瓦裡西已授銜中将,他最終結局如何?
引言田藝蘅在《玉笑零音》一文中提到,“鼋鳴而鼈應,兔死則狐悲”,兔死狐悲的道理相信大衆都知道,當一方處于被照應的情況下,一但照應自己的一方勢力不再,那麼被照應的一方也很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這個道理适用于國家之間的往來,也适用于當年斯大林和他的孩子。當斯大林去世後,他的孩子也輝煌不再,甚至面臨着牢獄之災。
斯大林是一個很優秀的上司人,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才能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蘇聯成為工業化國家的道路上,斯大林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蘇聯國家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斯大林。如此優秀的斯大林,他的後代卻都擁有着不幸的命運。

斯大林有兩個孩子,對于兩個孩子的教育,他本人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嚴苛。雖然是父親,但是斯大林對于自己的孩子似乎卻沒有太深的感情。斯大林的大兒子在長大後,也成為了一名戰士,然而還在士兵時期就在一場戰役中被德軍抓獲。希特勒在抓獲斯大林的大兒子後,就提出用他來交換自己一方被蘇聯俘虜的将軍。為了自己的兒子,将德軍的将軍交換出去,這是能夠了解的一件事情,但斯大林卻沒有這樣做。
面對希特勒提出的交換條件,斯大林并沒有過多考慮,直接選擇了拒絕,是以他的大兒子也就在不久後命喪德軍之手。這樣的斯大林,實在是一名優秀的将領,但人們又無不感歎他的狠心。一開始斯大林也比較沒有關注自己小兒子的教育,一直到自己的妻子自殺身亡後,斯大林才不得不獨自撫養小兒子長大。
斯大林的小兒子名為瓦西裡,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瓦西裡在成年後也成為了一名十分優秀的人才,是當時蘇聯的中将。也許事情順利的話,瓦西裡能夠繼承父親的優秀上司才能,擁有一個輝煌的人生,然而這一切都以斯大林的離世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斯大林有個死對頭赫魯曉夫,而在斯大林去世後,蘇聯上任的上司人正是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并不是一個很正直的将領,他無法做到将斯大林和瓦西裡二人完全客觀對待,在他看來自己死對頭的孩子自己當然需要進行報複。瓦西裡也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是以在赫魯曉夫上台後十分害怕。
赫魯曉夫上台後,就以随意的一個理由将瓦西裡打進了牢獄,而瓦西裡在牢獄裡一待就是五年。從曾經的一個備受尊敬的中将,到而後的階下囚,這樣命運的改變讓瓦西裡也很難接受,同時因為生活條件太差,瓦西裡在牢獄中出現了各種傷痛。五年後,斯大林的支援者要求赫魯曉夫釋放斯大林,因為這些支援者都擁有一定的權力,是以赫魯曉夫此時也不得不忌憚。
盡管赫魯曉夫并不願意,但出于對權力的忌憚,他還是選擇釋放了瓦西裡。然而瓦西裡并沒有就此獲得自由,繼續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發生了這樣巨大的改變,自己的父母和兄弟都已不在人生,出獄後的瓦西裡沒有了曾經的志向,将自己的苦悶用酒精來發洩。
終日沉迷于酒精的瓦西裡不僅沒有清醒的狀态,而且還經常對局勢以及赫魯曉夫破口大罵,完全成為了一個酒鬼。看到這樣的情況,曾經要求釋放瓦西裡的一批人,也覺得十分心寒,對赫魯曉夫表示希望能夠撤銷釋放瓦西裡的決定。
對于赫魯曉夫來說,釋放瓦西裡本來就是他不情願的行為,如今能夠再次将他關進牢獄之中更是求之不得,是以沒有多久,瓦西裡又重新進入了牢獄。在自由再次被剝奪後不久,生理和心理遭受雙重折磨的瓦西裡,終于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病痛去世,其一生讓人頗為感慨。
結語
正如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描寫的一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年意氣風發、受到父親庇護瓦西裡,在父親去世後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下從殿堂跌倒了谷底,那些支援斯大林的人也沒有幾個。瓦西裡的一生是悲慘的,原本他可以擁有十分精彩的人生,但世事無常,在時局的巨大變化面前,他也隻是一個有着自己情感的普通人,從一名中将到一個酒鬼,對于當時的瓦西裡來說也許活着并沒有比死去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