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窩闊台将宰相關進牢房,準備釋放時,宰相死活不肯出獄:讓皇帝親自向我道歉

窩闊台憤怒地将宰相耶律楚材扔進了牢房,随後打算将他放了,但耶律楚材死活不肯出獄,傲慢地說道:“想抓就抓,想放就放,玩過家家嗎?讓皇帝親自向我道歉!”

窩闊台将宰相關進牢房,準備釋放時,宰相死活不肯出獄:讓皇帝親自向我道歉

窩闊台怒目圓睜:“他竟然這麼想死,那我就送他一程吧!”

窩闊台征戰沙場這麼多年,向來殺伐果決,從來沒有人敢這麼跟他說話,就算近臣也不可能。如今耶律楚材竟然在老虎嘴上拔胡須,這不是自尋滅亡是什麼?

朝臣們都認為他已經瘋了,窩闊台同樣十分惱火。

但轉念一想,治理天下還得靠耶律楚材。最終,窩闊台無奈地當着朝臣的面自責:“我雖然貴為大汗,但也不可能永無過錯,中書令無罪釋放!”

耶律楚材身為遼太祖的九世孫,為何會得到窩闊台如此重用,以至于一言九鼎?

遼國被金國吞并後,耶律楚材的祖上不計前嫌地在金國為官,他的父親已官至宰相,并在六十歲時生下了耶律楚材。父親激動不已地告訴家人,此子猶如千裡馬,将會被他國所重用。

是以,特地采用《春秋左氏傳》中“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将他取名為耶律楚材。成年後被成吉思汗俘虜,耶律楚材繼承了父親精通天文星象的技能,是以,每當成吉思汗遇到難題時,都會找他聊一聊。

公元1219年,正值盛夏,成吉思汗厲兵秣馬,打算給搶劫商團的花剌子模一個永世難忘的教訓,但是出征當日竟然大雪紛飛,積雪三尺,文武大臣們都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紛紛頓足捶胸懊惱不已。

耶律楚材卻驚喜地分析道:“玄冥之氣見于盛夏,這是克敵之兆。”

大家目瞪口呆地盯着耶律楚材,這家夥到底靠不靠譜?成吉思汗猶豫再三,最後還是選擇相信耶律楚材,率領大軍猛攻花剌子模,結果将花剌子模徹底吞并。從此,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刮目相看,甚至引為心腹。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軍攻打西夏,每下一城,将士們都忙着收集金銀财寶,唯有耶律楚材隻對書籍和藥材感興趣,單單藥材就裝了好幾麻袋,士兵們都用異樣的眼神瞅他。由于戰況過于慘烈,很快瘟疫肆虐。

染病的将士日益增多,甚至有數萬之衆,且沒有任何好轉的迹象,成吉思汗慌得打算撤兵了,西夏軍也想趁機發起大規模反攻。

關鍵時刻,耶律楚材拿出之前收集的藥材,針對性地進行救治,竟然迅速将疫情壓制下去,以至于西夏最終無奈投降。

由于成吉思汗日益器重,導緻善于造弓而得寵的常八斤十分嫉妒,他不屑地對成吉思汗說道:“現在正是四處征伐之時,要耶律楚材這樣的儒生有何用?”

耶律楚材不甘示弱地回道:“治弓要用弓匠,難道治理天下不用天下匠?”

成吉思汗仰頭大笑,深以為然,他十分高興地對儲君窩闊台說道:“耶律楚材能力出衆,乃是上天賜給我們家的奇才,今後治理國家的大事,可以放心地交給他處理。”

公元1229年,王公大臣們在草原上舉行庫裡勒台大會,為了決定到底由拖雷還是窩闊台晉升新的大汗,大家激烈争執了40天,依然難分勝負。經過耶律楚材從中調和,最終選取了一個吉日,由窩闊台登上大位。

由于草原群眾沒有嚴格的君臣尊卑之分,以至于王公大臣們拜見大汗時,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禮儀。耶律楚材看到窩闊台坐在君位上忐忑不安,明白他是擔心諸王實力太強,加上缺乏君臣禮制,早晚會圖謀不軌。

耶律楚材悄悄地對察合台說道:“你雖是大汗的兄長,但如今大事已定,他為君,你為臣,理應對大汗行跪拜禮。隻要你帶頭下跪,其他王公大臣沒有敢不拜的。”

察合台向來支援窩闊台,就連立窩闊台為繼承人,也是察合台向成吉思汗建議的,是以,他當仁不讓地率領所有人,隆重地向窩闊台行跪拜禮。

從此以後,跪拜大汗成為了定制,窩闊台看着座下黑壓壓的一片,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窩闊台攻占中原,大臣别疊傲慢地說道:“得了漢人也沒什麼用處,不如清空人口,任由草木生長,将那裡變成繁盛的牧場,以便放羊牧馬。”

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觀景象,窩闊台竟然有些心動,耶律楚材心頭一顫,趕緊出言阻止:“中原地區向來富饒,可以制作食鹽、冶煉金屬、編織絲綢、釀造好酒。财富取之不盡,物品用之不竭,怎能說毫無用處呢?”

窩闊台半信半疑地讓他經營一年試試,一年後,當耶律楚材将50萬兩白銀、8萬匹布帛、40萬石粟米等物資的賬冊堆在窩闊台的面前時,他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比放牧好太多了,真是小看中原的财富和耶律楚材的能力了。

公元1232年,窩闊台命大軍圍攻汴京,雙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蒙軍損失比較慘重。到了第二年四月,汴京即将被攻破,主将速不台請求屠城以告慰疲乏的将士們。

耶律楚材慌忙勸阻:“将士們所争的,不過土地和人口,倘若土地上空無一人,還有何用?如今弓矢甲仗金玉等各種工匠都在城中,要是都殺了豈不是一無所得?”

窩闊台深以為然,最後決定除了完顔氏,其他人全部赦免。耶律楚材憑一己之力,救了中原多少百姓,實在數不勝數。他還努力恢複儒學治國,于公元1238年開科選仕,共有4030位儒生成功中舉,其中不少人成為了忽必烈時期的名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