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窝阔台将宰相关进牢房,准备释放时,宰相死活不肯出狱:让皇帝亲自向我道歉

窝阔台愤怒地将宰相耶律楚材扔进了牢房,随后打算将他放了,但耶律楚材死活不肯出狱,傲慢地说道:“想抓就抓,想放就放,玩过家家吗?让皇帝亲自向我道歉!”

窝阔台将宰相关进牢房,准备释放时,宰相死活不肯出狱:让皇帝亲自向我道歉

窝阔台怒目圆睁:“他竟然这么想死,那我就送他一程吧!”

窝阔台征战沙场这么多年,向来杀伐果决,从来没有人敢这么跟他说话,就算近臣也不可能。如今耶律楚材竟然在老虎嘴上拔胡须,这不是自寻灭亡是什么?

朝臣们都认为他已经疯了,窝阔台同样十分恼火。

但转念一想,治理天下还得靠耶律楚材。最终,窝阔台无奈地当着朝臣的面自责:“我虽然贵为大汗,但也不可能永无过错,中书令无罪释放!”

耶律楚材身为辽太祖的九世孙,为何会得到窝阔台如此重用,以至于一言九鼎?

辽国被金国吞并后,耶律楚材的祖上不计前嫌地在金国为官,他的父亲已官至宰相,并在六十岁时生下了耶律楚材。父亲激动不已地告诉家人,此子犹如千里马,将会被他国所重用。

因此,特地采用《春秋左氏传》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将他取名为耶律楚材。成年后被成吉思汗俘虏,耶律楚材继承了父亲精通天文星象的技能,所以,每当成吉思汗遇到难题时,都会找他聊一聊。

公元1219年,正值盛夏,成吉思汗厉兵秣马,打算给抢劫商团的花剌子模一个永世难忘的教训,但是出征当日竟然大雪纷飞,积雪三尺,文武大臣们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纷纷顿足捶胸懊恼不已。

耶律楚材却惊喜地分析道:“玄冥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之兆。”

大家目瞪口呆地盯着耶律楚材,这家伙到底靠不靠谱?成吉思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耶律楚材,率领大军猛攻花剌子模,结果将花剌子模彻底吞并。从此,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刮目相看,甚至引为心腹。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夏,每下一城,将士们都忙着收集金银财宝,唯有耶律楚材只对书籍和药材感兴趣,单单药材就装了好几麻袋,士兵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瞅他。由于战况过于惨烈,很快瘟疫肆虐。

染病的将士日益增多,甚至有数万之众,且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成吉思汗慌得打算撤兵了,西夏军也想趁机发起大规模反攻。

关键时刻,耶律楚材拿出之前收集的药材,针对性地进行救治,竟然迅速将疫情压制下去,以至于西夏最终无奈投降。

由于成吉思汗日益器重,导致善于造弓而得宠的常八斤十分嫉妒,他不屑地对成吉思汗说道:“现在正是四处征伐之时,要耶律楚材这样的儒生有何用?”

耶律楚材不甘示弱地回道:“治弓要用弓匠,难道治理天下不用天下匠?”

成吉思汗仰头大笑,深以为然,他十分高兴地对储君窝阔台说道:“耶律楚材能力出众,乃是上天赐给我们家的奇才,今后治理国家的大事,可以放心地交给他处理。”

公元1229年,王公大臣们在草原上举行库里勒台大会,为了决定到底由拖雷还是窝阔台晋升新的大汗,大家激烈争执了40天,依然难分胜负。经过耶律楚材从中调和,最终选取了一个吉日,由窝阔台登上大位。

由于草原民众没有严格的君臣尊卑之分,以至于王公大臣们拜见大汗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礼仪。耶律楚材看到窝阔台坐在君位上忐忑不安,明白他是担心诸王实力太强,加上缺乏君臣礼制,早晚会图谋不轨。

耶律楚材悄悄地对察合台说道:“你虽是大汗的兄长,但如今大事已定,他为君,你为臣,理应对大汗行跪拜礼。只要你带头下跪,其他王公大臣没有敢不拜的。”

察合台向来支持窝阔台,就连立窝阔台为继承人,也是察合台向成吉思汗建议的,因此,他当仁不让地率领所有人,隆重地向窝阔台行跪拜礼。

从此以后,跪拜大汗成为了定制,窝阔台看着座下黑压压的一片,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窝阔台攻占中原,大臣别迭傲慢地说道:“得了汉人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清空人口,任由草木生长,将那里变成繁盛的牧场,以便放羊牧马。”

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窝阔台竟然有些心动,耶律楚材心头一颤,赶紧出言阻止:“中原地区向来富饶,可以制作食盐、冶炼金属、编织丝绸、酿造好酒。财富取之不尽,物品用之不竭,怎能说毫无用处呢?”

窝阔台半信半疑地让他经营一年试试,一年后,当耶律楚材将50万两白银、8万匹布帛、40万石粟米等物资的账册堆在窝阔台的面前时,他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比放牧好太多了,真是小看中原的财富和耶律楚材的能力了。

公元1232年,窝阔台命大军围攻汴京,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蒙军损失比较惨重。到了第二年四月,汴京即将被攻破,主将速不台请求屠城以告慰疲乏的将士们。

耶律楚材慌忙劝阻:“将士们所争的,不过土地和人口,倘若土地上空无一人,还有何用?如今弓矢甲仗金玉等各种工匠都在城中,要是都杀了岂不是一无所得?”

窝阔台深以为然,最后决定除了完颜氏,其他人全部赦免。耶律楚材凭一己之力,救了中原多少百姓,实在数不胜数。他还努力恢复儒学治国,于公元1238年开科选仕,共有4030位儒生成功中举,其中不少人成为了忽必烈时期的名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