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國文課本中,出現了一篇名為《将相和》的文章,該文章由“完璧歸趙”、“渑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圍繞着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頗展開,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在文章的最後,編者寫道:“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結局,學生們都為二人冰釋前嫌成為朋友而高興。然而國文老師卻不忍告訴學生,廉頗和蔺相如的最終結局。

時間回到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中國曆史上一段“大亂世”,群雄并起,你争我奪,角逐最後的霸主地位,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于是乎廉頗和蔺相如登上曆史舞台。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開篇第一句就是:“廉頗者,趙之良将也。”簡單明了,直接突出廉頗在趙國的地位,早在公元前283年,廉頗就已經率兵成功讨伐齊國,故而被封為上卿,憑借着過人的能力,驚人的膽識,廉頗成為威震天下的大将,并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好不威風!

然而這個時候的蔺相如,隻不過是宦者令缪賢手下的一個門客,和廉頗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不過老天爺給了蔺相如一個機會,此時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美玉,它就是傳說中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秦昭王一聽,十分生氣,這和氏璧本是秦國之物,如今卻被你趙國得到,你趙國不得“意思意思”?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但作為當年戰國七雄之首,秦昭王也不想被人說“欺負人”,是以主動表示:“我願意出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當然了,說是一回事,到時候給不給又是另一回事,可礙于秦國遠比自己強大,趙惠文王哪裡敢多說什麼?準備送上和氏璧。

這時候趙國的大臣不太樂意,表示我們雖然沒有秦國強,但也不能這樣白白受騙,被對方羞辱吧?但趙惠文王一問他們有何高見,衆人卻沉默了,場面一度非常尴尬。

就在此時,蔺相如站了出來,他表示:“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曲。”看着蔺相如自信的樣子,無計可施的趙惠文王決定相信他,于是蔺相如就拿着和氏璧,出使秦國,并且上演了一出“完璧歸趙”的好戲,氣得秦昭王話都說不出。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而憋了一肚子火的秦昭王,自然也是不甘心的,等到蔺相如一回到趙國,他立馬把“攻打趙國”提上了日程,次年,便讓戰神白起3次殺入趙國西境攻城拔寨,血洗此處20000餘人(《史記》:秦伐趙,拔石城。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并邀請趙國舉行會盟,這下子,趙惠文王怕了,不敢前往渑池赴約。

這時候廉頗站出來,表示趙惠文王得去,不去就是示弱于秦國,必将遭到天下諸侯恥笑,滅掉國威,蔺相如聞言,也站了出來表示贊同,經過衆人商讨,最終決定由廉頗和蔺相如陪着趙惠文王,一同前往渑池赴約。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接下來,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渑池會見”,在這裡,蓄謀已久的秦昭王準備好好羞辱一下趙惠文王,報當年“完璧歸趙”的仇,于是在席間,秦昭王讓趙惠文王鼓瑟,趙惠文王不敢拒絕,就鼓了一段,秦昭王立馬讓人記下來:今日趙王為秦王鼓瑟。

一旁的蔺相如看到國君這樣被侮辱,頓時火冒三丈,走上前大聲說道:“請秦王為趙王擊缶!”秦昭王直接拒絕,蔺相如說道:“五步之内,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意思是,我現在距離你就5步,你要是不擊缶,我就和你拼了!接着蔺相如露出視死如歸的表情,縱然是秦王,也頓時害怕,最後上前擊缶,蔺相如立馬讓人記下來:今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回國以後,趙惠文王立馬拜蔺相如為上卿,且地位在廉頗之上,雖說是實至名歸,但一旁的廉頗見了,心裡發酸,自己辛辛苦苦那麼多年,成為一代名将,結果還不如靠嘴巴立了2次功的蔺相如地位高,于是他私下放話:“我見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很快就聽到了廉頗的話,為了不和他起沖突,便處處避開廉頗,廉頗上朝,他就請假;廉頗騎馬上街,他扭頭就走。蔺相如手下的人一看,郁悶了,覺得蔺相如太慫了,蔺相如倒是不生氣,他問道:“廉頗和秦王相比,誰厲害?”衆人回答:“自然是秦王厲害。”

蔺相如說道:“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頗将軍嗎?如今秦國之是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顧忌我和廉頗将軍。兩虎相争,必有一傷。我若是和将軍不和,秦國必然趁機進攻。”衆人這才恍然大悟,而蔺相如的話,也傳到了廉頗耳裡,他頓時羞愧難當,于是脫下戰袍,背上荊條,來到蔺相如門前請罪。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蔺相如是個大度的人,自然立馬原諒廉頗,從此以後,二人冰釋前嫌,成為至交好友,齊心協力保衛趙國,傳為一段佳話。故事到這裡都是非常美好的,然而随着趙惠文王的去世,兒子趙孝成王的上位,一切都開始發生變化。

這位新趙王并不怎麼信任廉頗和蔺相如,一心想着重用自己的将士趙括,故而處處打壓廉頗,可這個趙括壓根沒啥本事,就連他爹趙奢生前都放話:“此子不可為将,為将必損趙國。”聰慧如蔺相如、廉頗怎會不知?于是蔺相如多次規勸趙王,可他根本不聽,還覺得是蔺相如偏袒廉頗,繼續重用趙括。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在接下來的長平之戰中,趙括被白起打得落花流水,白起甚至坑殺了趙國20餘萬士兵,從此以後,趙國一蹶不振,失去競争力,蔺相如聞言悲憤交加,竟然生生氣死了,真是令人扼腕歎息!

而老友廉頗,情況也同樣不妙,後來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新趙王也不喜歡廉頗,甚至搞起了“窩裡鬥”,廉頗無奈投奔了魏國,後來又去了楚國,但均不被重用,對于一代名将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此時,廉頗多麼想回到趙國,畢竟那裡才是他的家,可趙王根本沒有來找過他,就這樣,廉頗在楚國郁郁而終,客死他鄉。兩位驚世之才,竟然皆落得抑郁而終的下場,真是令人感慨,這也難怪國文老師不願告訴孩子們真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