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快樂健康
今天是12月21日,大如年的冬至節氣到了。
我們都知道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冬至就是進入數九寒冬的第一天,這天基本上就是全年最冷的一天。
但你知道嗎?今年的冬至跟往年卻不一樣,有點特殊!
此前,有個傳言說今年将遇到60年最冷的冬天,後來被證明這是謠言。
但近期,官方又給出一個消息,那就是今年冬天雖然沒有謠言那麼誇張,但真的會很冷!
央廣網北消息,中國氣象局舉辦新聞釋出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趙會強介紹了11月及冬季全國氣候趨勢預測。預計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季節内冷暖波動大,溫度可能會較常年同期偏低。

這也就是說,今年冬天大機率會比往年都要冷上許多!
常言道:老人難過冬。老年人在冬天本來就已經夠難過了,現在還遇上這麼糟糕的惡劣天氣,實在很兇險,是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事情,提前做好防範。
對此,為了能讓所有中老年朋友能健康的過完這個數九寒冬,小編今天就要跟大家講講此時最簡單的保命方法——冬至四字養生法,還不知道就晚了哦。
1
第一個字:躲
1、躲寒冷
冬至後天氣漸冷,人體陽氣也弱,抵抗力差易患風寒感冒,外出時要做好防寒,以免受涼。
2、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2
第二個字:養
冬天人體陽氣本就不足,是以要減少陽氣的消耗,養精蓄銳,保養精氣,養生以“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過量出汗。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陰可以常按足底湧泉穴,有很好的滋陰補腎作用。
這個穴位在人體腎經的起始部位,是腎經第一個穴位,腎氣生發之源。
3
第三個字:補
1、補陽氣
萬物生長靠太陽,冬天補充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尤其是曬後背。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大家可以在陽光充足的日子,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暖和。
2、補營養
藥補不如食補,冬至後也是進補的好時機,飲食調養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進補又分為溫補、平補和滋補,冬季最佳的選擇是溫補,比如雞肉,羊肉,牛肉,鲫魚等,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但不宜過量進食,以免上火,可以搭配蘿蔔、白菜等清熱的食材同食。
冬季養生的重點是健脾補腎,驅除外寒,是以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補脾胃養腎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養腎食材,山藥、闆栗、紅棗、洋芋、海參等食材也非常适合。
4
第四個字:防
冬至前後氣溫驟降,要迎來最冷的時候,是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1、防感冒
一是要注意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防止受涼;
二是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有條件的提前注射疫苗;
三是适當鍛煉,補充維生素C,提高身體免疫力,可以多吃蘋果、橘子、山楂、蕃薯等富含維C的食材,尤其是柑橘類水果。
2、防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的刺激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是以要注意保暖,按時服藥,加強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态。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練,最好10點之後再運動。
馬上就是冬至了,此時是我們身體陽氣最弱的時候,過不好,我們的身體是要留病根的!
當然,既然冬至有大過年的說法,自然離不開吃,那麼冬至除了吃餃子湯圓以外,還有吃什麼養生的嗎?
當然有!
陽氣最弱的一天當然離不開“補”!
滋補羊肉湯
羊肉:進補佳品,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益腎氣,補形衰,開胃健力;
配料:羊肉、黨參、紅棗、枸杞;
做法:
1.各藥材稍浸泡、洗淨,
2.羊肉斬塊洗淨,放入水中沸滾5分鐘(即“飛水”),然後将水倒掉,羊肉沖洗幹淨;
3.切三片生姜,和羊肉、藥材一起與放進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1-2小時,再調入适量食鹽便可。
氣血雙補烏雞湯
烏雞肉:有大量鐵元素,具有滋陰補血、健脾固沖的作用;
配料:烏雞、黃芪、黨參、枸杞子、紅棗;
2.雞一隻洗淨,放入水中沸滾5分鐘(即“飛水”),然後将水倒掉,雞沖洗幹淨;
3.切三片生姜,和雞、藥材一起與放進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1-2小時,再調入适量食鹽便可。
當然,冬至過後雖然是大補的最佳時機,但也要因人而異。
因為,冬季吃的肉類等肥甘厚味較多,容易導緻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内熱積聚,更易引發疾病。
是以大家在食用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稍清涼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蘿蔔、白菜等。
編輯|許瑤
稽核 | 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