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快乐健康
今天是12月21日,大如年的冬至节气到了。
我们都知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而冬至就是进入数九寒冬的第一天,这天基本上就是全年最冷的一天。
但你知道吗?今年的冬至跟往年却不一样,有点特殊!
此前,有个传言说今年将遇到60年最冷的冬天,后来被证实这是谣言。
但近期,官方又给出一个消息,那就是今年冬天虽然没有谣言那么夸张,但真的会很冷!
央广网北消息,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会强介绍了11月及冬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季节内冷暖波动大,温度可能会较常年同期偏低。

这也就是说,今年冬天大概率会比往年都要冷上许多!
常言道:老人难过冬。老年人在冬天本来就已经够难过了,现在还遇上这么糟糕的恶劣天气,实在很凶险,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事情,提前做好防范。
对此,为了能让所有中老年朋友能健康的过完这个数九寒冬,小编今天就要跟大家讲讲此时最简单的保命方法——冬至四字养生法,还不知道就晚了哦。
1
第一个字:躲
1、躲寒冷
冬至后天气渐冷,人体阳气也弱,抵抗力差易患风寒感冒,外出时要做好防寒,以免受凉。
2、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
第二个字:养
冬天人体阳气本就不足,因此要减少阳气的消耗,养精蓄锐,保养精气,养生以“静”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过量出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阴可以常按足底涌泉穴,有很好的滋阴补肾作用。
这个穴位在人体肾经的起始部位,是肾经第一个穴位,肾气生发之源。
3
第三个字:补
1、补阳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冬天补充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大家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日子,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暖和。
2、补营养
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后也是进补的好时机,饮食调养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进补又分为温补、平补和滋补,冬季最佳的选择是温补,比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不宜过量进食,以免上火,可以搭配萝卜、白菜等清热的食材同食。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健脾补肾,驱除外寒,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脾胃养肾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养肾食材,山药、板栗、红枣、土豆、海参等食材也非常适合。
4
第四个字:防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要迎来最冷的时候,是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1、防感冒
一是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
二是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有条件的提前注射疫苗;
三是适当锻炼,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多吃苹果、橘子、山楂、红薯等富含维C的食材,尤其是柑橘类水果。
2、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刺激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练,最好10点之后再运动。
马上就是冬至了,此时是我们身体阳气最弱的时候,过不好,我们的身体是要留病根的!
当然,既然冬至有大过年的说法,自然离不开吃,那么冬至除了吃饺子汤圆以外,还有吃什么养生的吗?
当然有!
阳气最弱的一天当然离不开“补”!
滋补羊肉汤
羊肉:进补佳品,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
配料: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
1.各药材稍浸泡、洗净,
2.羊肉斩块洗净,放入水中沸滚5分钟(即“飞水”),然后将水倒掉,羊肉冲洗干净;
3.切三片生姜,和羊肉、药材一起与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2小时,再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气血双补乌鸡汤
乌鸡肉:有大量铁元素,具有滋阴补血、健脾固冲的作用;
配料:乌鸡、黄芪、党参、枸杞子、红枣;
2.鸡一只洗净,放入水中沸滚5分钟(即“飞水”),然后将水倒掉,鸡冲洗干净;
3.切三片生姜,和鸡、药材一起与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2小时,再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当然,冬至过后虽然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
因为,冬季吃的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更易引发疾病。
所以大家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编辑|许瑶
审核 | 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