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一座孤城牽制三萬奉軍,張作霖設宴款待晉軍守将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三百零六):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北洋十六年的夏天,曾經烜赫一時的“五省聯帥”孫傳芳渡江反攻,一代“東南王”損兵折将五萬餘人,自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折騰出波瀾。北洋軍閥在北方戰場的境況同樣不容樂觀,是年九月二十七日,晉、奉雙方在京綏線一帶各守陣地,張作霖派遣于珍前往豐鎮檢閱奉軍,行至大同時,晉軍守将商震疑其向晉北進軍,于是将前線鐵路拆毀,在途中伏擊,于珍被擒,奉軍立即派兵增援,本就劍拔弩張的雙方頓時大打出手。大同以西的奉軍眼見着主将不明不白的被擒,也稀裡糊塗地被奉軍繳械。對于張作霖的電問,閻錫山回複說隻是局部誤會,其實雙方恢複關系已無可能,閻錫山早已在背後任命商震和徐永昌分任兩路晉軍總指揮,準備揮師進攻奉軍。

曆史的另類臉譜:一座孤城牽制三萬奉軍,張作霖設宴款待晉軍守将

其後,晉軍渡河接連攻占新樂、定州以及張家口等六座城池,張作霖氣得咬牙切齒,在讨閻通電中曆數上年奉軍攻占南口,援救晉軍解除大同之圍,而晉軍以德報怨,拟親自督師,與之一決雌雄。晉軍之是以一出馬就打了幾個勝仗,不是因為晉軍的戰鬥力比奉軍高多少,而是奉軍一開始來不及收攏人馬,是以丢掉城池也是在縮短戰線,進而儲存實力。是年十月七日,奉軍發動反攻,連克石家莊、張家口等要地,又将戰線扳回開戰前的陣地,不過奉軍也不是沒有遇見硬茬,涿州一座孤城就牽制三萬奉軍三個多月,氣得張作霖要親自出馬攻城,經過左右竭力勸阻方才作罷。

曆史的另類臉譜:一座孤城牽制三萬奉軍,張作霖設宴款待晉軍守将

但是,張作霖之是以會這般惱怒,原因是駐守涿州的晉軍确實是難啃的硬骨頭。奉軍所部用于攻城的大炮多達四十餘尊,城内中彈起火經久不息,奉軍步兵沖鋒前進,卻接連被守城的晉軍用手榴彈、機關槍等武器沉着應戰,不斷予以擊退。因為涿州晉軍突圍出擊不僅可以截斷京漢交通,還可以威脅京畿,奉軍視之為附骨之俎,一連發起三次總攻,被牽制的兵力達三萬人。十月二十七日,張作霖下了第四次總攻擊的指令,限期三天内攻下,奉系軍閥第八方面軍、衛隊旅以及重炮兵團都調來攻城,奉軍集中飛機、鐵甲車、步炮騎兵,共計十一個團的兵力,自朝至暮猛攻不已,守城晉軍非至兵臨城下不發一彈,反擊時“萬箭齊發”,涿州一直是北方著名的屯糧區,城池的堅固可想而知。

曆史的另類臉譜:一座孤城牽制三萬奉軍,張作霖設宴款待晉軍守将

最終,攻城的奉軍損失慘重,晉軍在城牆腳跟還掘有道地可守可攻,激戰五日後涿州孤城仍然屹立無恙,張作霖氣得要撸袖子親自上陣。次日奉軍開始挖掘道地攻城,張作霖也不忘派人前去勸降,兩周後奉軍轟開東南城牆二丈餘,步兵沖鋒跟進,這也是奉軍對涿州城的第五次總攻,不過仍被守軍擊退。相持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城内晉軍彈盡援絕,閻錫山同意守将傅宜生與奉軍談判停戰,最終決定“降漢不降曹”。次年一月十二日,晉軍所部七千餘人由北洋中樞接收,晉軍守将傅宜生出城後先是面見了攻城的奉軍主将萬福麟,接着赴京面見張作霖,張作霖親自設宴款待,席間極表欽佩之意,這個“自論戰守之策獨一無二”的晉軍守将,跻身北洋軍閥時期四大守城之役的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