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獲得封号,是封建時代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殊榮,尤其是兼并戰争十分激烈的戰國時代。

但按照以往的慣例,有資格擷取封号的除了國君的親屬、外戚以及國君和太後的寵臣外,隻能是有功的大臣将相。如身佩五國相印的蘇秦,所向披靡的秦将白起、用兵詭異的趙将李牧、忠心報國的楚将項燕。

可惜的是,這四個人最後竟無一人善終。

不過,他們倒是有一個共同點:獲得過相同的封号——武安君。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一)蘇秦

司馬遷在《史記》裡明确記載:蘇秦的成名是因為他首先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

其實,合縱抗秦不過是昙花一現,蘇秦最大的成就是導演了樂毅滅齊的大戲。

先前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國名為出兵平叛,實則趁火打劫,将燕國曆代君主苦心積攢的珠寶玉器全部席卷一空。

新君燕昭王為報此仇,不惜耗費重金招攬天下英才,蘇秦即在此時投奔。

後來,蘇秦主動要求作為間諜入齊,并成功取得了齊愍王的信任。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蘇秦

當時的戰國局勢是秦、齊兩強東西對立,中間的魏、趙、韓、燕、魯、宋等國如同牆頭草一般朝三暮四。

看着秦國屢次發動東出侵吞魏、趙、韓、楚土地,齊國也動了吞并宋國的念頭。

蘇秦窺測到了齊愍王的心思,便極力慫恿齊愍王發兵攻宋。

為了轉移諸侯們的注意力,蘇秦又果斷出面組織了五國合縱伐秦。

公元前286年,齊國成功滅掉了宋國。

一時間,齊國拓地千餘裡,獲得了大片肥沃富庶的土地和城邑。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齊滅宋之後的疆域

齊國滅宋引起了諸侯國的極大不安,史載,“夫有宋則衛之陽城危,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有濟西則趙之河東危,有陰、平陸則梁門不啟”。

于是,原先參與合縱攻秦的諸侯國不約而同地停息了戰火,并互派使者達成了聯兵攻齊的協定。

這時,暗地操縱數年的燕昭王露出了真實面目,他委派的大将樂毅竟率領着燕國所有的軍隊前來會盟。

此時齊愍王恍然大悟,原來蘇秦多年維系的燕齊之好其實是障眼法,他撺掇齊國滅宋也是為了疲敝齊國國力。

更可氣的是,因為燕國的蒙蔽,齊國在伐宋之戰中幾乎将齊國北部邊防的軍隊抽調一空。

至此,蘇秦作為燕國間諜的真實面目徹底暴漏了。

盛怒之下,齊愍王以車裂的酷刑處死了蘇秦。

(二)白起

戰國四大名将,白起名列其首。

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曾打得六國無人敢挂帥與之争鋒。

史載,“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可以說,秦國之是以能統一天下,和白起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的關系極其密切。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白起像

縱然白起一生不敗,可他在長平坑殺的40萬趙國降卒卻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點。

當然,這場勝利也促進了秦國統一的程序。

不過,功高震主的白起還是被秦王所猜忌。

随後,白起因屢次違抗秦王指令而被朝廷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

公元前257年,秦王又借口白起心懷怨诽,幹脆将其賜死。

(三)李牧

和白起一樣,李牧也是一名用兵機變百出的常勝将軍。

靠着早先擊敗匈奴的名聲,李牧充當了趙國末期的軍事屏障。

更形象的說,李牧完全是趙國的救火隊長。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李牧像

公元前234年,秦軍發動第一次伐趙之戰。

大将王翦經上黨高地攻擊阏與,桓龁渡漳水攻邯鄲。

趙将扈辄未能擋住桓龁,十萬趙軍被秦軍斬殺殆盡。

為護衛邯鄲周全,李牧脫離王翦的糾纏,回師擊潰了桓龁。

桓龁一敗,王翦随即退兵。

公元前232年,秦軍再次伐趙。

這次王翦吸取上次教訓,率軍改經井陉關出邯鄲之北。

李牧判斷得當,他以司馬尚為主将屯駐漳河監視桓龁,自領主力布陣井陉口。

王翦再次被李牧所阻,無法進出山隘,遂罷兵歸國。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李牧兩敗王翦

秦始皇以兩次伐趙,都被李牧所阻,便耗費重金離間趙王君臣。

公元前229年,趙幽缪王聽信郭開讒言罷免了李牧。

李牧拒不受命,遂被捕而殺之。

(四)項燕

至公元前225年,秦國既滅趙、破燕、平魏,遂調轉兵鋒大舉南下伐楚。

此時的楚國,雖然曾被白起摧殘,但猶擁有北至淮河、南達長江的廣闊疆域。

按照王翦的說法,非用六十萬人不足以平定之。

不過,曾追擊燕軍甚為勇猛的李信卻提出隻用二十萬人便足矣。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項燕擊破李信

按照李信的判斷,當秦軍進攻之際,楚軍會集結于汝水至陳地将秦軍禦之于國門之外。

屆時,秦軍将以一部沿汝水兩岸正面佯攻,而以主力迂回楚軍左翼做鉗形包圍。

誰知楚将項燕技高一籌,他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除了在邊界放置必要的崗哨随時通報秦軍動向外,主力則集中于壽春以北随機待命。

是年春,李信不待偏師會合便孤軍深入。

不料,在秦軍渡河之際卻突然遭到了楚軍合圍,秦軍倉皇之間不能成陣。

激戰之後,李信率殘部破圍而出,楚軍尾随秦軍三天三夜,史載“破秦壁兩壘,殺七都尉”。

曆史上最恐怖的封号,獲封之人無一善終,至今連專家都不敢提起

李信軍慘敗,秦始皇自然不甘心。

次年春,秦始皇請出老将王翦,命其率傾國之兵六十萬發兵攻楚。

項燕故技重施,仍集結主力屯駐壽春以北。

不過,兩軍長時間的對峙讓楚王負刍大為惱火。他以為項燕膽怯,遂強令其出兵攻擊秦軍。

可秦軍壁壘堅固,項燕屢攻不破隻得引軍東去。

見楚軍疲态畢露,王翦遂令全軍奮力追擊。

不多時,秦軍在渦河之南趕超楚軍。

一番鏖戰,楚軍大敗潰散,項燕亦死于亂軍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