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骠騎兵

摘要: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先後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這兩人到底誰更厲害?美國總統杜魯門又是出于什麼考慮,要用李奇微來代替麥克阿瑟?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先後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這兩人到底誰更厲害?美國總統杜魯門又是出于什麼考慮,要用李奇微來代替麥克阿瑟?

先來看看這兩人的經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1899年考入西點軍校,1903年以98.43分的優異成績畢業,這個成績不但是當年第一名,而且還創下西點軍校畢業分數最高的記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第42步兵師參謀長,1919年6月,擔任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1928年調任駐菲律賓美軍司令。1930年11月,升任美國陸軍的最高軍職——陸軍參謀長(美國不設陸軍總司令),成為美軍曆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1935年,陸軍參謀長任期結束後,前往菲律賓擔任奎松總統的軍事顧問,并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1937年,從美國陸軍退役,随後出任菲律賓陸軍總司令,組建菲律賓陸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後,被征召重新回到美國陸軍,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在菲律賓淪陷前被羅斯福總統調回澳洲,受命組建西南太平洋戰區。1943年1月,擔任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在二戰中,麥克阿瑟作為太平洋戰場的兩大戰區統帥之一,為打敗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别是發明了“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占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而對其他島嶼則以海空兵力進行封鎖或監視,進而大大加快了戰争的程序。1944年12月,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将。

1945年9月2日,在“密蘇裡”号戰列艦上主持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并作為同盟國代表在日本投降書上第一個簽名。随後,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本軍事占領和重建。

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麥克阿瑟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本号關聯視訊号“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内搜尋,同時全網各大視訊平台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援】

相比麥克阿瑟,李奇微的資曆就差多了。

馬修·李奇微,1895年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門羅堡。1917年,畢業于西點軍校,比麥克阿瑟晚了十四年,完全可以說是差了一輩。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後在西點軍校和本甯堡步兵學校任教官,并在中國、尼加拉瓜、巴拿馬、玻利維亞、菲律賓、巴西和美國各地服役,後來又進入指揮與參謀學校和陸軍軍事學院深造。

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于1942年調任第82步兵師師長,并将該師改編為空降師。在二戰中,先後指揮83空降師參加了西西裡島登陸戰役、諾曼底登陸戰役、“市場-花園”戰役、阿登戰役和魯爾戰役。1944年9月,升任第18空降軍軍長。戰後,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和盟軍最高統帥駐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委員會代表。1948年任加勒比地區美軍司令。1949年任陸軍副參謀長。

當麥克阿瑟已經挂上将星的時候,李奇微才是上尉。在二戰中,麥克阿瑟是戰區總司令,五星上将;而李奇微才僅僅是個軍長,三星中将。

在北韓,麥克阿瑟由于力排衆議策劃、組織、指揮了仁川登陸,進而使他的威望達到了巅峰,對于兩栖登陸戰,麥克阿瑟絕對是行家裡手,僅僅在太平洋戰争中他就指揮了十一次大規模的登陸戰役。但是在仁川登陸一個月後,馬上就被打臉,麥克阿瑟策劃指揮的元山登陸,就被人民軍布放的大量水雷所阻,直到岸上推進的南韓軍隊占領了元山,登陸部隊還被水雷阻擋在元山港外的海面上!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而對于中國是否會出兵,以及志願軍入朝以後的作戰意圖,麥克阿瑟的判斷全部錯誤,以至于在第一次、第二次戰役中都遭到了失敗。

李奇微和麥克阿瑟在北韓還有過一段交集,1950年11月李奇微接替因為在撤退時遭遇車禍喪生的沃克,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成為麥克阿瑟的直接下屬。對于李奇微,麥克阿瑟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這段時間并不長久,1951年4月,麥克阿瑟就被一撸到底,“聯合國軍”總司令就由李奇微來接任。

在北韓戰争,麥克阿瑟的亮點就隻有仁川登陸,其他就再無值得稱道的地方了。而李奇微就不同了,他剛剛到北韓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正是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之時,面對攻勢如潮的志願軍,美軍和韓軍因為前兩次戰役的失敗,士氣已經跌至冰點,就算李奇微親自攔在路中間都無法阻止如雪崩一般的潰敗。不過,李奇微随即就非常清醒地判斷了戰場形勢,果斷下令放棄漢城。

新官上任三把火,能夠在剛剛上任時就不惜放棄首都漢城,李奇微的氣度胸襟确實不凡。彭德懷面對美軍主動放棄的漢城,卻沒有感到欣喜,反而從心底冒出一絲寒氣!高手過招,出手就知有沒有!

而在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後,馬上就通過對志願軍前三次戰役的經過進行分析,得出了志願軍後勤跟不上而隻能依靠一線士兵随身攜帶,是以隻能是“禮拜攻勢”的結論,随即就針對志願軍的這個短闆,制訂出了“磁性戰術”——志願軍發起攻勢,美軍就主動後撤,但每天後撤距離不超過志願軍一個晚上徒步行軍的極限35公裡,在接連後撤七天待志願軍糧食彈藥消耗殆盡時,立即發起反擊。這個新戰術,确實讓志願軍一度相當被動。

到了第五次戰役,李奇微在“磁性戰術”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在反擊時組織由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多兵種混編特遣隊,在空軍掩護下,對志願軍後方進行快速穿插,搶占要點,打亂志願軍後撤秩序,配合主力的全面反攻。這一招相當狠毒,讓志願軍在五次戰役中損失不小。

可見,在北韓戰争中,李奇微在軍事指揮上顯然要比麥克阿瑟高明。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沒錯,在北韓李奇微的軍事能力已經勝過麥克阿瑟了。麥克阿瑟這個人,原本作為美軍的進階将領,軍事水準還是有的,雖然二戰期間的“跳島”戰術并非他想出來,但是作為戰區司令,能從部下的建議中迅速發現并采納,這種選擇與判斷,也是一種優秀的軍事素質。

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最高光的時刻是仁川登陸的成功,美軍是一支高度依賴自己強大國力的軍隊,文明昌盛,科技發達,富裕高效,同時民間還是很尚武的,民風強悍武德充沛,這種社會狀态下産生的軍隊其組織度和訓練度都非常優秀,作為這樣一支軍隊的指揮官,隻要有中人之資,就能在參謀的協助之下,吊打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軍隊。

那麼美軍真正的問題,多半隻會出在自己的身上,就拿仁川登陸來說,很多人都覺得人民軍隻在仁川部署了很少的守備部隊,是一大失策,其實就算人民軍留了一個軍又能怎麼樣?美軍根本不會在乎守軍有多少,他們在乎的是仁川的水文條件會給部隊登陸造成多大的麻煩。關于仁川的水文潮汐情況,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是以很大程度上麥克阿瑟拍闆決定在仁川進行登陸作戰,與其說是依靠軍事能力的抉擇,不如說是在賭自己的人品,然而最終麥克阿瑟赢得了這場世紀賭博,在登陸那天,仁川無論海況、潮汐還是天氣,都很有利于登陸。美軍在讓仁川登陸成功,攔腰截斷北韓半島蜂腰,原本被人民軍圍在釜山一隅狂毆的局勢瞬間翻盤!

這時的麥克阿瑟就是世界上最靓的仔!可也就是從這時起,麥克阿瑟開始整天醉心于和記者們打交道,忙着作秀炒作,再也沒有在戰略上有過及格線以上的判斷,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沒有準确的判斷。我們以前因為政治需要,對北韓戰争的官宣是美國要以日本為基地,北韓為跳闆,想要侵略我們國家,不過現在基本上不這麼提了,預設美國當時并沒有直接侵略我們的意圖。實際上當時“聯合國軍”的目标隻是恢複南韓,連跨過三八線的決策,都是麥克阿瑟利用既成事實來綁架上意、綁架民意的結果,他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在二戰期間他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把美國已經決策好的太平洋戰場戰略進攻主導權從尼米茲那裡搶過來。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戰後又通過這種方式破壞美國已經确定的先歐後亞政策,從馬歇爾手裡搶資源,而且麥克阿瑟這人非常勢利,這些事明明可以拿到台面上運作,再私下通過關系網來推進通過,他不,他不拿到台面上,直接運用私人關系,讓人給自己開後門,這種行為早就引起美國精英階層的反感和警惕,隻是他借助美軍壓倒性的優勢,怎麼打都有,在美國這樣推崇勝利者不受批評的社會,一直也沒受到什麼指責,還有無數無腦底層群眾被這個老帥哥迷的五迷三道。

但是,一旦美軍跨過了三八線,麥克阿瑟的好運也就結束了,迎頭遇上彭大将軍扇過來的大巴掌!跟前期的人民軍一樣,早一天還沉醉在勝利的喜悅,趾高氣揚幻想着飲馬鴨綠江,一夜間就被打得狼狽不堪,屁滾尿流朝釜山方向狼奔豕突,連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将軍都在這場混亂大撤退中落得個車禍喪生的下場。

而麥克阿瑟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當然在記者們面前他繼續叼着玉米芯煙鬥,表演亂雲飛渡仍從容,跟後來網上那些一提戰争預測,拿不出幹貨就給你提核戰争的嘴炮鍵盤俠一樣,麥克阿瑟當着記者面,提出他挽救失敗的方式,淡然的在地圖上中國一側畫了一條線,聲稱會在鴨綠江中國一側布置一條用核武器開辟的無人地帶……結果沒吓着咱們,倒把自己的歐洲盟友吓到了!引起了盟友對美國的一片質疑和反對。

這下,美國精英階層把他踢到一邊去的時機終于到來了,麥克阿瑟當然還會垂死掙紮,跟往常一樣又去動用他的關系網,隻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任何作用,于是隻能回老家去慢慢凋零。

北韓戰場上的兩任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到底誰更厲害?

是以,杜魯門之是以讓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并不是看重李奇微過人的軍事才幹,因為這時李奇微的“磁性戰術”啊,特遣隊啊,都還沒有出台。關鍵原因是麥克阿瑟公然違背美國不将戰火擴大到中國的既定方針,叫嚣轟炸東北和上海,和中國全面開戰,甚至還揚言使用核武器。加上麥克阿瑟對杜魯門一直相當傲慢無禮,沒有一點對總統的尊敬和敬畏,尤其是威克島會面時,更是完全不把總統放在眼裡,早就讓杜魯門窩了一肚子的火,這回終于逮到機會公報私仇,而且還冠冕堂皇!

李奇微是個傳統的不問政治的軍人,不會惹事,不出妖娥子,隻會認真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很快就總結出志願軍“禮拜攻勢”的命門死穴,針對性的采取“磁性戰術”,終于借助美軍财大氣粗,“鋼多炮多”的優勢,扛住了志願軍的攻勢,重新在三八線打成僵持,很難說李奇微軍事才能有多高,最起碼在他手裡,美軍沒有再出現第二次、第三次戰役這樣的大潰敗,同樣一支美軍,當初在麥克阿瑟手裡,可是從鴨綠江邊被一直逼退到了三八線!

麥克阿瑟,李奇微,到底誰的軍事能力更強,答案應該很清楚了吧。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