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生在縣醫院工作,是參加住培還是辭職考研?院長說了這些話……

住培,即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為進一步提高年輕醫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醫學生大學畢業後,需要用3年的時間來進行臨床教育訓練。

這3年,他們需要到符合條件的住培基地(絕大多數為三甲醫院)進行以提高臨床能力為主的實戰訓練,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臨床診療水準。

這項源于德國,成熟于美國的醫學教育制度,于2014年在中國由試點轉向全國推廣,目的在于借助住培基地醫療資源和教學資源較為豐富、醫生診療水準較高、師資隊伍強大的優勢,讓年輕的醫學畢業生在職業生涯起點階段,就能夠通過系統、規範、嚴格的臨床訓練,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快速提升醫療服務水準,不斷縮小東中西部間、城鄉間的醫療水準差距。

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住培制度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其中就包括「縣級醫院院長擔心的人才送出去還能不能回來」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縣級醫院送職工出去參加住培,一旦「長了本事」就會選擇辭掉原機關工作,而「另尋高枝」了,縣級醫院存在人才流失的風險。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健康界就此采訪了多位縣級醫院的管理者。

縣醫院管理者:太小看我們了

「大學生在縣醫院工作一年,是參加住培還是辭職考研?」

剛入職的年輕醫生,對人生選擇格外猶豫和迷茫,社交平台上有許多這樣的職場困惑。

這樣的論調并不鮮見:縣醫院把員工委托給住培基地培養,負擔了他們的基本工資、社保以及各種補助,希望他們能夠帶回真才實學助力醫院建設。

但個别開了眼界的員工們卻不願意再委身于縣醫院,不惜繳納違約金,也要「另尋高枝」,到頭來,醫院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為一名縣醫院的管理者,濟甯市泗水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孫慶才常年與住培打交道,對于住培制度在縣醫院的運作情況,有着來自一線的解讀。

「醫生隻有派出去、經過了住培後,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臨床能力,也能夠幫助他順利的晉升職稱,如果不參加住培的話,今後無論是醫院還是醫生個人,都将缺乏競争力,是以必須住培。」孫慶才對健康界說。

對于「參加完住培後的縣醫院員工跳槽去大三甲」的說法,孫慶才表示:「太小看我們(縣級醫院)了!」

在他看來,人才的流動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二八原則」是個自然規律,「醫院管理者要把心胸放寬一點,不能因為一兩個人要走,我們就不促成住培了,住培對我們醫生臨床實踐水準的提高,大家有目共睹,隻要大多數回來,我們都是勝利的!」

近年來一直承擔着泗水縣人民醫院醫生住培工作的,是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住培基地,該院外科黨總支書記唐長冬對健康界表示,應當辯證看待住培問題。住培基地,基本都是區域醫療中心或中心醫院,有着豐富的醫療資源,住培的初衷就在于充分發揮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優質醫療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優勢,加強基層醫院臨床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進而進一步提升縣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

「出得去、回不來」的現象,在很多時候是自然而然的結局。這不是「搶人」,而是「兩廂情願、自由戀愛」的問題,符合人才流動的大趨勢。

「在國家沒有實施住培制度的時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有人才流失的情況。人才自由流動不是一個壞事兒,沒必要限制或大驚小怪。」唐長冬說。

談及住培,孫慶才更是上演「真香」現場,對住培制度表達了充分的認可:「住培回來的醫生能力得到了提升,因為3年的住培他們會在各個科室輪轉,得到了充分的臨床實踐,最後的住培考試對他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參加過住培的員工回來後幹的活都非常漂亮,基本個個都能挑大梁!」

在未建立住培制度前,中國的醫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缺乏标準化、規範化的臨床實踐能力教育訓練,若幹年後醫生的臨床水準差異就出現了,而住培的開展正好彌補了這一短闆。

縣醫院管理者們不擔心人才流失,還有第二個原因:三級醫院也在提高人才招聘的起點。孫慶才表示:「現在很多省市級醫院的招聘起點都是博士,碩士都很少要,縣醫院的住院醫師想要留下來,也面臨着很大的競争壓力。」

贊同這點的還有重慶市銅梁區人民醫院院長王厚明。王厚明對健康界坦言:「我們并不擔心出去的人不回來。就像過篩子一樣,成績好、能力強的人,大多在畢業時就會留到比較好的醫院。」

在他看來,與住培基地的其他住院醫師相比,縣醫院去參加住培的員工并不具備多大的競争力。

在一個自述30歲想考研的縣醫院住培生提出的問題之下,有一個評論闡述道:「我覺得完全沒必要,3年後,也許你的學曆隻是剛好達到你們醫院的招聘要求而已。」

據孫慶才介紹,在他此前供職的泗水縣中醫院,幾批完成住培的員工,目前已經悉數回到了醫院。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縣醫院留人有高招

雖然人才流失的問題看起來并不冒尖,但縣醫院的管理者們仍然需要未雨綢缪。這時,限制往往是首先被采用的方法。

「委培醫院會負擔參加住培人員的工資、社保等,是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追回3年住培的費用,員工3年的工資加獎金,3年的養老保險以及3年的處罰費用,有時候雙方甚至會對簿公堂。」孫慶才說。

當然,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留住人才需要更多人文關懷,「打起感情牌」,泗水縣人民醫院「有一套」。

當一位年輕醫生來到泗水縣人民醫院的那一刻,他的年齡、學曆、感情狀況等基本資訊都将被「紅娘協會」掌握,孫慶才介紹,「紅娘協會」是為解決員工的個人問題而設立的。

在該院工作3年多以來,孫慶才基本沒有遇到過大齡的單身員工,他表示,「紅娘模式」是醫院受到住培的啟發,不僅促成一對對有情人,也穩固了醫院的人才隊伍。

來自豫南某三甲醫院的普外科醫生陳子揚對這一方法也十分贊同。他們醫院早些年擴招來了不少人,但後來有一半「提桶跑路」。據他觀察,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外地人在本地沒對象、沒成家,而另一半留下的人則找了對象、買了房子,「被套牢了」。

「我們上司說,要想留住人才就要解決人才的終身大事。我們醫院工會十分熱衷于和各類機關辦聯誼。」網友「痞老闆」說,用經濟學的話說就叫提高離職成本。底下則有評論說:「真實接地氣……我在三甲醫院做光動力、做雷射、做凍切消融,你讓我回縣醫院吸痰,怕不是想多了?」

之後這位網友話頭一轉:「當然了,你要是給我又發對象又發房子,其實我覺得吸痰也不是不能搞一搞。」

除了解決終身大事,還有醫院直接獎勵真金白銀,經過教育訓練合格後的住院醫師待遇要高于普通醫生,編制、安家費一樣不少。在住培制度剛開始實行的時候,通過住培考試的醫生去到縣醫院都是香饽饽,院長說:「住培出來等于我們醫院不用培養,直接用,多好!」

住培令縣醫院「煩惱并快樂着」

教育訓練合格的住院醫師對于縣醫院診療水準的提高是令人「快樂」的,而「煩惱」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孫慶才将這種狀态總結為「煩惱并快樂着」。

住培要3年,這對于一家本就人手緊張的縣醫院來說,參加住培的人越多,就意味着越要影響一些科室的日常工作。孫慶才說,他們在選擇住培人員的時候會有自己的考量,「盡量保證科室的正常運轉」。

作為國家級住培基地的甯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面對上述痛點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該院黨委書記劉琳表示:「合作機關過來住培的,他們派人來了,我們也會派人下去。因為我們在合作的同時,也是在幫扶這些二級醫院,其實是互補的。」

劉琳一直倡導建構以三甲醫院為龍頭,覆寫幾個二級醫院的區域化的醫療集團,在内部實行分級診療,人員之間也可以上下流動。

付出有回報,人才能頂上去,這是縣醫院期待的成果。孫慶才回憶,當年泗水縣中醫院表示「克服一切困難也要支援大家住培」,泗水市中醫院條件差一些,是以當一批參加住培的八、九個員工全部回來時,最激動的就是院長。

孫慶才憶及當時,畫面曆曆在目,泗水縣中醫院時任院長激動地對他說:「你看,我們送出去的‘錢’都回來了,我把科室又分了兩個出來,我們的人才也有用武之地了!」

「直接能用」是醫院管理者們最看重住院醫師的特點。

摸着石頭過河,我們需要給住培一些時間

2021年9月27日,中國住培制度的發起者之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在自己65歲生日這天,為華西醫院住培基金捐贈了一個億,希望華西醫院更好地開展住培工作。

劉進這一舉動轟動了醫療界,也将住培制度再次置于輿論之巅。贊歎與咒罵接踵而至,争論的焦點還是這場讨論了20年的争議教育。

一直以來,業界不乏對住培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住培時間太長、工作量大、收入少、地位低等問題,而三者之間又有着微妙的聯系。

在衛生管理部門看來,3年的時間在醫院各個科室輪轉,見識各種病例,機會難得。

但當理想照進現實,問題也開始顯現。

住院醫師工作繁忙,有時候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一位曾在華西醫院參加住培的醫生說,每天早上7點15要到醫院上課,晚上到宿舍有時都快11點了,如果某天能按時吃上飯,就說明努力程度還不夠。

除了工作忙,部分教育訓練基地提供的微薄薪水也讓住院醫師感到心寒。3年時間對于學制五年、八年的醫學生來說,可能意味着在30歲的年紀,當同齡人已經可以靠工作養活自己甚至已走上管理層,而他們還在拿着幾千元的微薄薪水。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披露的資料顯示,中央财政按每年人均3萬元的标準建立了住培經常性補助機制。2014年以來,中央财政已累計投入370多億元支援住培,地方财政投入100多億元。

據今年剛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結束教育訓練的章欣(化名)介紹,剛參加住培第1年,她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之後逐年增加,到第3年時工資達到了5000多元。此外,在科室層面,對她也會有相應的補助。這得益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實行的的工資配置設定方式是「同工同酬、多勞多得」。

華西醫院副院長程南生也曾建議,中國醫療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師資帶教水準參差不齊,應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的師資遴選、教育訓練、考核标準和帶教規範,做到各個教育訓練基地師資的同質化。

自上而下,住培制度一直在不斷完善,痛點問題的解決必然不能一蹴而就,在關心住培的前輩們群策群力的同時,我們可能需要給這一新生制度一點時間。

來源|健康界

作者|洛天依

參考資料:

南方周末 麻醉醫生的漫長戰事:一億元捐贈與二十年的争議教育試驗

https://www.toutiao.com/i7029238991895396895/?group_id=7029238991895396895

人民日報 建立完整的住培保障體系 培養高品質的臨床醫師

https://share.gmw.cn/politics/2021-12/03/content_35356348.ht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