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古代軍事防禦十分依賴關隘城池,一處重要的關隘常常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我們常常可以在各種演義小說中聽到鎮守三關這個說法,那麼這個三關到底是指什麼地方呢,在楊家将小說中楊業帶領自己的兒子們鎮守三關保家衛國,這三關就是雁門關、甯武關、偏頭關。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雁門關在我國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軍事意義,幾乎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會在雁門關部署重兵,因為雁門關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在漢朝初年朝廷中有一個酷吏很出名,他就是郅都,酷吏大多都是一些刻薄無情之人。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皇帝任用他們就是為了整頓吏治,郅都就做過雁門太守,他所駐紮的地方就是雁門關,他雖然是一個酷吏但是在與匈奴作戰的時候常常可以取得勝利,匈奴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全軍後撤。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窦太後後來堅持要處死郅都,漢景帝辯解道他是功臣,不應該殺掉他,但是在窦太後的堅持下,郅都還是被殺害了。匈奴在得知郅都死後,又大舉入侵雁門,其實早在趙武靈王時期,雁門就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軍事要塞,趙國在邊境修築的長城是為了防備匈奴,而雁門關就成為趙軍向匈奴發動攻擊的前進基地。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雁門關是我國古代曆史上著名的一個關隘,中原王朝在雁門關都會駐紮大軍嚴密防備北方的遊牧民族,除了雁門關,甯武關和偏頭關也是很重要的關口。甯武關就在今天山西的甯武縣境内,在明朝時期三關鎮守總兵就是在這裡設立的,明朝在建國之初把蒙古大軍重新趕回了草原。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著名的将領徐達和常遇春把蒙古大軍打的喘不過氣來,雖然蒙古軍隊退卻到草原的深處,但是對于明朝依然構成很大的安全威脅,明朝還特意設立了九邊重鎮,甯武關作為三關總兵的駐紮地,在這裡有大量明朝軍隊,他們駐紮在這裡就是為了防備北方的蒙古部落。

古代所說的鎮守三關是指哪三關,曆代皇帝為什麼如此在意這裡

甯武關是北方遊牧民族最常選擇的一條進攻路線,因為雁門關有大山的阻礙,是以騎兵很難從這裡突破,甯武關周圍并沒有大山,而且周圍還有河流,隻要不是冬天騎兵都可以通過,是以甯武關的防禦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不在這裡設定關隘,遊牧民族的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雁門關、甯武關、偏頭關作為北方重要的關隘,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