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中說明,我們在人際交往時,要有融入共同體的的感覺,要對社會關心,對社會的他人予以關心。這樣自身才會感覺是有價值的。

剛剛閱讀完了《幸福的勇氣》中的相關内容:關心他人興趣。文中哲人表示,很多父母或者教育者希望能夠帶給孩子更多“有用的東西”或者是“有價值的東西”。勸阻其不良行為,沒收書籍或者玩具,隻給孩子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父母這麼做看似是在去為孩子着想,但完全是一種缺乏尊重,隻能逐漸拉遠與孩子距離的行為。因為它否定了孩子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興趣。不是向其推薦什麼,隻是去關心“孩子們的興趣”。
無論在我們看來多麼低俗的遊戲,都首先試着去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麼回事。自己也去嘗試一下,偶爾再和他們一起玩玩,不是陪你玩,而是自己也投入其中愉快地享受。這時孩子們才會真正感到自己作為一個人被認可、被尊重,被平等對待,而不是僅僅被當作一個孩子。這是所有人際關系中都必須的尊重的具體的 第一步。無論是公司裡的人際關系還是戀人間的關系,抑或是國際關系,在各種關系中我們都需要對“他人興趣”給予更多關心。阿德勒表示,我們需要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首先我們要從了解他們這一點開始。
在人際交往關系中,我們不能一味的關注在自己身上,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去了解。而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場去關注他人的感受,傾聽他人的言論,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以他人的立場了解他們的行為。這樣才能更容易了解他們喜好什麼,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舉動,隻有在予以了解、寬容、尊重的基礎上,才會可能有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