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和平:杏林無悔三十二載 呼吸領域專家的“兩栖”人生

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通訊員 陳恺祺)從初出茅廬的醫學生,到株洲呼吸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用高超的技術為患者拂去滿身傷痛;從普通醫生,到銳意創新的科主任,他努力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生獲得感,緻力于建構和諧的醫患關系……從醫三十多年,無論社會角色如何變化,他從未改變懸壺濟世的赤子情懷。他,就是株洲市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和平。

孜孜不倦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

劉和平:杏林無悔三十二載 呼吸領域專家的“兩栖”人生

“其實我本來是想學習計算機的,但因為母親那時候得了風濕性心髒病,是以就想成為一名醫生去治病救人。”回憶起學醫的初衷劉和平感慨萬千,從1989年至今,劉和平已從醫三十二載。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空間,互不相交的人在這裡一同與病痛抗争,而患者總是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毫無保留地交給醫生,呼吸系統的疾病大多病因複雜、病情變化快,但技術的發展為醫學創造了無限可能,這讓他總是孜孜不倦,“疾病亮出了它的獠牙,而我的手中,不止有柳葉刀。”67歲的吳爺爺因氣管被惡性良性腫瘤堵塞,導緻呼吸困難長達數十天,“尤其是爬樓、上坡、走快步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快不能呼吸了,休息的時候稍微好一點,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因為呼吸困難而無法入睡,隻能端坐着。”回憶起這十多天的情景吳爺爺仍心有餘悸。經過當地醫生的介紹,吳爺爺找到劉和平,作為株洲地區呼吸内鏡技術的專家,劉和平決定運用硬質支氣管鏡切除堵塞吳爺爺氣管的惡性良性腫瘤,這種微創手術,隻給患者帶來小的創傷,考驗的卻是醫生精湛的技術,這次手術僅用時30分鐘,徹底解決了吳爺爺呼吸困難的難題。

劉和平:杏林無悔三十二載 呼吸領域專家的“兩栖”人生

有生命,就有呼吸,有呼吸,才有生命,生命在一呼一吸間延續,但自由呼吸卻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塵肺病是我國最常見和最主要的一類職業病,是由于在職業活動或生活環境中長期吸入無機礦物質粉塵,粉塵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組織彌漫性結節狀或網格纖維化為特征的一組疾病。作為株洲市塵肺病定點醫療機構,劉和平幾乎每天都在和塵肺病人“打交道”,劉先生今年36歲,卻因職業原因患上塵肺病已經3年了,這3年來他總是定期到醫院做治療,“一開始得知自己得了塵肺病我肯定是不能接受,因為自己還年輕,這個病又是不能治愈的,但在治療過程中劉主任和他們醫生、護理團隊給了我很多鼓勵,還做了大量關于塵肺病的科普,讓我更加有信心的去面對這個疾病,積極樂觀的生活與配合治療。”除了“對症下藥”的藥物治療,劉和平還組織科内醫務人員建立“塵肺病友微信群”,将收治的塵肺病患者拉入群内,每天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定期在群内釋出自制的呼吸康複訓練視訊等,劉先生說:“在群内我們就像家人一樣互相關心,因為劉主任他們的幫助,我們這些病友都有了信心!”

“做醫生要以德字為先,時刻把患者放在首位!”劉和平一直把這句話作為行醫标準,身體力行,除了診治院内患者,劉和平還經常下到各縣區基層醫院為那裡的醫生進行技術指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不到40歲的女性,當時她因為支氣管擴張導緻呼吸衰竭,話都說不出來了,但是當地醫院沒有經驗,是以我就直接上手進行支氣管鏡灌洗,那位女士的症狀馬上就得到了緩解與好轉。”因為這次事件,劉和平意識到基層醫院開展、提升呼吸内鏡技術的重要性,便在那裡手把手進行教學,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微信回複、視訊通話這些都是劉和平回到醫院後繼續指導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以許多縣區基層醫院呼吸内科的呼吸内鏡技術有了質的提升,甚至組建了專門的呼吸内鏡團隊。

這些寶貴的經曆,在劉和平的從醫道路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他感悟到了一點:醫生在醫學上是專業人士,但在生命面前不一定是強者和智者,從這一點上講,患者也是醫生的老師。是以,在對待患者時,他總是以百分之百的耐心和專業知識幫助患者擺脫病痛。

注重培養、銳意創新的科主任

除了是一名好醫生,劉和平同時還是株洲市與醫院呼吸内科專業學科帶頭人,在這個崗位上,他把自己比喻為一座“橋梁”,一座搭建在科内青年骨幹醫師通往鑽研呼吸學科學術知識的“橋梁”,劉和平從不保留自己的“技藝”,在他看來,“獨善其身”不是醫生這種職業的特點,“絕不能讓救人的技藝,爛到自己的肚子裡。”

現任湖南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醫師協會呼吸内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抗痨協會呼吸内鏡介入學組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哮喘聯盟委員,湖南省肺癌早診聯盟委員等職務的劉和平,在株洲市乃至湖南省呼吸科領域重要的學術會議上,總是能看見他的身影。被問及如何讓科室的骨幹醫生學起來、動起來時,劉和平說到:“其實,最根本的就是要讓他們走出去,走出去多學、多看、多體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

“走出去”,提高自身素質。為了培養好科室内的青年骨幹,劉和平積極聯系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國内知名醫院,定期将他們送去進修,“我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結合他們個人的想法,來規劃他們的行業方向,有了明确的發展方向,科室的實力才能穩步提升。”在劉和平的知人善任與清晰合理的規劃下,市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分出了肺癌、肺結節專科,呼吸内鏡介入專科等多個專科,科内所有醫生既熟練掌握呼吸學科内相關診療技術,又在其中有自己更為悉心探索、精心鑽研的“一方小天地”。

“引進來”,提升科室實力。近年來,劉和平帶領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不斷創新,鑽研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前沿知識,引進先進裝置,把新的診療技術和理念運用到科室的建設當中。“引進國内呼吸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技術是提高科室綜合實力的關鍵之一,每次我們到了新的裝置,我都會先要求自己熟練操作,融會貫通。”為了掌握先進診療技術,劉和平積極參與到國内各類呼吸專科教育訓練班、學術交流中去,對于新的裝置,他總是反反複複的觀看着教學視訊,進行無數次的體外實驗,隻為給患者一個安全更安心的治療手段。

2021年,株洲市總工會授予劉和平以他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落戶株洲市二醫院,對此劉和平表示,他将以此為契機,立足本職工作,繼續加強科室人才梯隊建設,積極開展科研工作,補足科研短闆,争取更多科研項目立項,沖擊省級重點學科,為株洲市廣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謀福音。

任重而道遠,千鈞惟擔當。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許多人在事業上熱衷于争名逐利,但劉和平卻是一個順其自然、淡泊名利的人。他總說:“醫生,不僅僅是一份挂着聽診器的工作,更是一項治病救人、行醫濟世的事業。如果隻把醫生當作賺錢營生的職業,那就太膚淺了,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