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四野戰将系列63:鄧嶽(二)

作者:桅杆

東野3縱7師能成為東野7個頭等主力師之一,能被林彪點名參加北平入城式,主要是能打、戰績好,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威名。

應當說,7師是來自山東的老八路,基礎較好。師長鄧嶽的組織和指揮才能,對這支部隊的成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鄧嶽打仗不僅決心硬,更善于思考,頭腦冷靜,機動靈活。以下2個戰例,可以看出鄧嶽的戰場判斷力、應變力都是一流的。

(一)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前沿立即發現問題

攻打錦州是遼沈戰役的重頭戲。要攻占錦州,必須首先掃清外圍。配水池本是供水系列,位于錦州城北,是鋼筋混凝土建築。敵守軍以其為核心,将周圍半平方公裡改造為防禦堡壘,建有20多個永久和半永久性的碉堡群。配水池與其東邊約1000米處的大疙瘩,共同構成了錦州城北的2個重要據點。配水池守敵最初為1個步兵連、1個重機槍連和1個戰防炮排。總攻錦州之前,必須攻下配水池和大疙瘩。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配水池就是鄧嶽指揮7師打的,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中,對攻打配水池有很長的一段戰鬥場面。

擔任主攻的是7師20團1營。1營營長趙興元将3個連分為2個梯隊,2、3連為第1梯隊,3連主攻,2連助攻,1連為第2梯隊。早上6:40分開始炮火準備,8時步兵開始沖擊。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戰鬥英雄趙興元

1個多小時的炮擊,敵守軍表面工事大部被摧毀,但還有大量暗堡和隐藏的火力點。是以,進攻部隊突擊時,還是遭到敵火力的瘋狂攔截,傷亡慘重。由于3連傷亡很大,趙興元指令1連投入戰鬥,與3連會合。但敵人也不顧傷亡,連續發起10多次反撲,并且一次比一次兇狠。見突破緩慢,趙興元在中午率營部警衛人員,趕到3連陣地就近指揮。戰至下午4時,1營傷亡已達500多人,能戰鬥的隻剩下60多人,但配水池仍未拿下。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強攻錦州城外的配水池之戰】

這麼長時間拿不下配水池,鄧嶽親自趕到前沿指揮所。觀察并簡要聽取情況報告後,鄧嶽感覺敵人有些不對勁:已經打了8個小時,敵人似乎不見少,反撲仍然兇狠,肯定是源源不斷得到增援。由此判斷,敵人在配水池與錦州城之間很可能有暗壕相連。遂指令1營立即停止進攻,重新調整部署:指令2營、3營東西對進,插到配水池南側,先打掉配水池與錦州城之間的敵人,再回頭收拾配水池守軍。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鄧嶽用20分鐘完成部署調整,下午5時再次發起進攻,3個營同時出擊,激戰40分鐘後,配水池終于被攻下。也就是說,小小的配水池前後打了近9個小時。戰後觀察,在配水池果然有通往錦州城的暗壕。

戰鬥結束後,鄧嶽剛登上配水池,3縱司令員韓先楚也趕來了。原來8師負責攻打大疙瘩,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敵人也是怎麼打也不見少。鄧嶽介紹了敵人的暗壕情況,韓先楚立馬指令8師采用7師的戰法,先掐斷敵人的增援通道。結果,8師很快也拿下了大疙瘩。

(二)機斷專行,抗美援朝一出手就打了個殲滅戰

1950年10月24日晚,鄧嶽率40軍118師入朝已經5天。第一次出國作戰,保持無線電靜默,又是夜間行軍,敵情、我情一無所知。鄧嶽雖久經戰陣,内心也非常焦慮和緊張。在巧遇志願軍總部、聽取彭總要“獨立自主、果斷處置、殲滅敵人,打好出國第一仗”的訓示後,鄧嶽率部繼續向清川江前進。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行進中,已經能清晰地聽到南方傳來的炮聲。炮響四十裡,鄧嶽判斷敵人很可能已越過清川江,便對政委張玉華說:我師的任務是25日拂曉前抵達溫井,這很可能與敵人在途中遭遇。我師是夜間行軍,如果明天與充分休息的敵人遭遇,對我是十分不利。是以,我提議今晚縮短行軍距離,讓部隊提前宿營休息,做好戰鬥準備。如果敵人不來,明晚再繼續向溫井前進。張玉華和其他師首長一緻同意鄧嶽的意見。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鄧嶽同時指令前衛354團在溫井以北地區宿營,先占據有利地形,構築簡便工事,做好戰鬥準備,之後再隐蔽休息。師主力集結于兩水洞和北鎮地區,視情況投入戰鬥。

當晚10時30分左右,前衛354團到達宿營地域。他們從溫井退下來的人民軍口中了解到,溫井已經被敵人占領。這證明了鄧嶽的判斷。敵軍從溫井出發向北進攻,正好要經過354團的宿營地域。這裡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打伏擊:通往北鎮的公路在這一段位于山谷之中,我軍先行占領兩邊的山頭後,可以居高臨下,發揮火力,山上樹林還便于防空。

354團團長褚傳禹和政委陳耶在路邊召集營以上幹部碰頭會,根據敵情和地形,計劃在此地伏擊敵軍:要求前衛2營展開2個連,向溫井方向警戒;後衛3營也展開2個連,守衛公路;展開的部隊要占據有利陣地,構築簡易工事,随時準備戰鬥。同時決定次日早上提前開飯,抓緊休息,注意隐蔽。

10月25日上午9時左右,溫井敵人出動。步兵沿公路兩側行進,車隊從中間超越步兵,向354團布置的“口袋”開進。根據敵人的行軍隊列,354團首長決定将敵人全部放進來再打。但由于敵人非常驕橫,步兵和汽車的行進速度不一,隊伍被拉長到5、6公裡。等到敵尾全部進入伏擊圈,其先頭的幾輛汽車已經越過354團設伏範圍,直闖到師指揮部的駐地附近。

敵尖兵在行進中,發現了有車輛停在路邊,立即開槍射擊,子彈打碎了指揮車的玻璃,在車裡睡覺的司機立即下車隐蔽。正在村裡休息的師部人員聽到槍聲,立即往山上轉移。鄧嶽連棉褲也顧不上穿,立即上山觀察情況,搞得有點狼狽。後來以訛傳訛,說是鄧嶽“褲子都沒穿”。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住在村口的師部偵察連反應迅速,立刻占領陣地猛烈還擊。敵人措手不及,頓時被打倒一片,餘下的人往回逃走。師部總算是有驚無險。

前面354團見敵軍全部進入伏擊範圍,立即發起攻擊。鄧嶽随即指令353團投入戰鬥,向周邊敵人發起攻擊。戰至下午3時30分,經打掃戰場清點核實,此次戰鬥共斃敵325名,俘敵161名(包括1名美軍顧問)。據俘虜供述:他們是韓6師2團3營和配屬的1個炮兵中隊,是韓6師的先頭部隊,正開往鴨綠江邊。

戰将的判斷力!配水池8小時打不動,鄧嶽一到,立馬發現不對勁

此戰是志願軍出國的第一仗。初戰獲勝,打消了志願軍能不能打的疑慮,摸清了聯軍的底牌,為後續作戰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是以,此戰雖小,意義重大,這一天也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嚴格地說,到底是哪支部隊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是有一些争議的。但同期的所有戰鬥,打的都是遭遇戰、擊潰戰,唯有40軍118師打了一場有準備的伏擊戰,并全殲敵軍。這才是認定40軍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的原因所在。

應當說,鄧嶽機斷行事,指令118師提前宿營和布置戰場,是取得這場殲滅戰勝利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