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中國考古最新成果,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其陵墓位置、規模已确認,并從霸陵周邊的外藏坑及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金銀器、陶俑、銅印等珍貴文物。“漢文帝霸陵”之謎被揭開面紗。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進入21世紀後,考古人員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西部地區展開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并對世傳的漢文帝陵所在的“鳳凰嘴”,以及窦皇後陵、薄太後南陵等區域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漢文帝霸陵陵區的大緻範圍、重要遺址的分布狀況和形制布局,并新發現了一座“亞”字形大墓。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這座新發現的大墓因位于西安市灞橋區江村而被稱為江村大墓。經過持續勘探及對大墓周邊部分外藏坑的搶救發掘,基本确認這座大墓為漢文帝陵墓。經過考古調查,這座“亞”字型的特大古墓葬在它的周圍共有115座這樣的外藏坑,呈放射狀分布。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考古發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在長約40多米的K15外藏坑裡,密密麻麻的陶俑尤為引人注目,而且大量陶俑都是彩繪的裸體陶俑,在考古學中被稱為着衣式陶俑。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在外藏坑的底部有大量的陶俑,據考古人員統計達到了上千件。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江村大墓的外藏坑中出土的“着衣式陶俑”面部各不相同,每一個陶俑都有屬于自己的模樣。它們的雙臂是木制的,可以活動,身上穿着絲質或者麻質的衣服。随着上千年時間的推移,這些陶俑的雙臂和衣着都已經腐化,是以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裸體無臂的“着衣式陶俑”。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江村大墓出土的陶馬。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曆史文獻記載,薄姬是漢高祖劉邦的嫔妃,漢文帝劉恒的生母,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漢文帝母親薄太後南陵的發掘工作中,出土了大量罕見金器有草原風格。考古專家推測,這可能與漢文帝早年“代王”出身有關,該批金器來自與草原接壤的代國。可以推測證明絲綢之路開通前,中原與草原已建立交流。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江村大墓與薄太後南陵出土的彩繪陶俑。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江村大墓與薄太後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從業人員對江村大墓出土的文物進行清理。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從業人員檢視江村大墓出土的銅錢。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從業人員對江村大墓出土的銅錢進行稱重。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江村大墓與薄太後南陵出土的青銅器。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通過現階段的對外藏坑發掘,已經了解到江村大墓或者說霸陵的内涵與意義,外藏坑衆多,再挖也沒什麼意義,是以不會發掘了。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因為文物保護技術的限制,專家介紹目前漢文帝陵墓不會進行發掘工作,将以保護為主。我們将會把這筆文化遺産留下來,留給後世子孫。等到他們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的時候,再去發掘會更好。如今已經确認了墓主,接下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護。

漢文帝“霸陵”已發現,但為何決定不發掘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