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中国考古最新成果,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其陵墓位置、规模已确认,并从霸陵周边的外藏坑及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金银器、陶俑、铜印等珍贵文物。“汉文帝霸陵”之谜被揭开面纱。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进入21世纪后,考古人员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西部地区展开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并对世传的汉文帝陵所在的“凤凰嘴”,以及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等区域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汉文帝霸陵陵区的大致范围、重要遗址的分布状况和形制布局,并新发现了一座“亞”字形大墓。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这座新发现的大墓因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江村而被称为江村大墓。经过持续勘探及对大墓周边部分外藏坑的抢救发掘,基本确认这座大墓为汉文帝陵墓。经过考古调查,这座“亞”字型的特大古墓葬在它的周围共有115座这样的外藏坑,呈放射状分布。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在长约40多米的K15外藏坑里,密密麻麻的陶俑尤为引人注目,而且大量陶俑都是彩绘的裸体陶俑,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着衣式陶俑。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在外藏坑的底部有大量的陶俑,据考古人员统计达到了上千件。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江村大墓的外藏坑中出土的“着衣式陶俑”面部各不相同,每一个陶俑都有属于自己的模样。它们的双臂是木制的,可以活动,身上穿着丝质或者麻质的衣服。随着上千年时间的推移,这些陶俑的双臂和衣着都已经腐化,所以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裸体无臂的“着衣式陶俑”。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江村大墓出土的陶马。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历史文献记载,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的发掘工作中,出土了大量罕见金器有草原风格。考古专家推测,这可能与汉文帝早年“代王”出身有关,该批金器来自与草原接壤的代国。可以推测证明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草原已建立交流。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彩绘陶俑。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工作人员对江村大墓出土的文物进行清理。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工作人员查看江村大墓出土的铜钱。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工作人员对江村大墓出土的铜钱进行称重。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青铜器。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通过现阶段的对外藏坑发掘,已经了解到江村大墓或者说霸陵的内涵与意义,外藏坑众多,再挖也没什么意义,所以不会发掘了。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因为文物保护技术的限制,专家介绍目前汉文帝陵墓不会进行发掘工作,将以保护为主。我们将会把这笔文化遗产留下来,留给后世子孙。等到他们有办法解决这些难题的时候,再去发掘会更好。如今已经确认了墓主,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护。

汉文帝“霸陵”已发现,但为何决定不发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