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良玉勳名襟上淚,雲英事業心頭血。

回顧她的一生,共撫養了12個子女,整個家庭被她以無數的心血灌注着,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平等的母愛照顧,就連我們的總理都對其稱贊有加,送她稱号“航空母艦”,毛主席更是稱她為“母親英雄”。

她是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也是一位慈愛有加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無私奉獻的革命戰士,她就是保護國與家長達五十載的俞惠如。

早年生涯

俞惠如出生在安徽省五河縣的商賈之家,其母親為了破除當時的迷信“九女皇”,決定生女孩,不再生男孩,于是就有了第九個女孩俞惠如,給她的小名也是“小九子”。

在當時那個封建時期,民間很多地區都有重男輕女的陋習,其母親的行為也在當時迎來了諸多特殊的目光,但是這些質疑并未給俞惠如帶來影響。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由此可見,其母親不被封建思想束縛的觀念在當時并不被看好。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後,無數國人的愛國情懷被喚醒,逐漸開始參加抗日活動,俞惠如也是如此。

她跟随學校的步伐,走上街頭,大力宣傳抗日救國,強調舉國上下要團結一緻,并且她還以幼小的年齡參加抗日節目,感動了很多當地人,那時候的俞惠如才僅僅12歲。

此後的俞惠如擔任五河縣城青年女子隊的隊長,繼續為革命發聲,為抗日宣傳做努力。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16歲時成功加入中國共産黨,任命為東北三區的工作委員。

恩愛夫妻

入伍不久後,她跟随部隊前往蘇北地區,每天基本上行軍幾十裡路,當時的條件惡劣,隻能步行,是以俞惠如的腳基本上全是水泡,睡覺也沒有床。

男兵們考慮到女兵身體情況,是以将木門制成床用以睡覺。吃的飯也是地瓜煮白菜,遠遠不如以前,但是俞惠如不曾說過苦和累,一直跟随部隊前行。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戰争,宣布這場對日戰争正式拉開了帷幕,民族危機愈演愈烈。

日本人占領中國的野心不斷膨脹,希望僅僅數月時間将中國占為己有,成為日本強大的殖民地,重要關頭中,國共開始合作。

俞惠如更是宣揚抗日反擊的活動,當地很多村民紛紛跟着她一起開展抗日行為,他們為保護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天空雖有烏雲,但烏雲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俞惠如就是這顆太陽,她帶領群眾走向光芒。

有一次的入伍歡迎會上,她遇到了旅部政委吳信泉,這一次的初見,使得二人情投意合,有了一輩子的故事。

随後二人結婚,從此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便開始了。

1946年冬季,二人跟随部隊抵達大平地區,這裡是東北荒漠地區,氣候十分惡劣,風沙漫天,被稱為死亡地帶。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吳信泉和俞惠如幾乎睜不開眼,天昏地暗的周遭環境中,夫妻二人所在的部隊被一條遼河擋住了。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感情深厚的夫妻二人并未吓住。在前有阻擊兵,後有追兵的情形中,吳信泉立刻決定迅速過河,不能耽誤片刻。

他為了照顧自己的妻子,将部隊唯一的船留給其他女兵和孩子,自己一人背着妻子趟過遼河。

河水的溫度令全軍感到刺骨,很多将士在危急關頭,出現了心情焦慮的現象,吳信泉一邊照顧自己妻子兒女,一邊安撫全軍将士們的心。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這件輾轉求生之事中,全軍将士們對吳信泉更加擁護,俞惠如也對吳信泉更加愛護,日後的戰争中也對吳信泉照顧有加,逐漸二人便成為了軍中模範夫妻。

在之後的北韓戰争中,吳信泉和俞惠如決定參加,一同保衛祖國和周邊國家的安全。

美國在鴨綠江邊狼子野心,極大地危險了我國領土安全,我國指令彭老總将軍出戰,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吳信泉則被任命為第39軍軍長,出戰北韓。這次作戰使得吳信泉身體日益消瘦,身上的凍傷也愈發嚴重,俞惠如經常在山中采藥,幫助吳信泉恢複身體上的舊疾。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曆經三年時間,人民解放軍終于赢得了勝利,吳信泉的身體也在俞惠如的照顧中愈發地健康。

航空母艦的由來

1941年,俞惠如在一位故鄉老友家誕生下第一個孩子。

孩子當時難産,吳信泉前來幫助,和接生婆一起努力,孩子才安然無恙出生,而俞惠如則昏阙過去,後來被醫生打了一針強心劑,才順利清醒過來。

這個孩子是個女孩,又因為出生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以經過吳信泉和俞惠如商量,決定取名為吳重陽。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吳重陽的出生使得夫婦二人有了完整的家。

1年後的冬季,俞惠如在一位親友家生下第二個孩子,名為吳皖湘,是他們夫妻二人第一個男孩。

1944年,他們在軍區醫院中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因為當時所在地在淮海區,是以取名為淮陽,之後在蘇聯對日宣戰時候,生下二兒子蘇宣。

人生不易,1946年,在通遼附近的村落中,土匪的手榴彈将俞惠如的房間炸毀,俞惠如倒地受傷。事後由于子彈留在了俞惠如眼中,是以她一直都是失明狀态。

在人民群衆眼裡,她的視力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實則她已經喪失右眼視力整整50年,可想而知,這種心态令人震撼。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之後夫妻二人在随部隊作戰期間逐一誕下孩子,直到解放後的1957年,他們共有12個親生子女,可以說家庭美滿且幸福。

1960年,在人民大會堂的一場舞會中,發生了一件令衆人喜笑顔開的事。

周總理通路東南亞地區7個國家後回國,俞惠如便說:“周總理,您真是了不起,通路如此多的國家,走了那麼遠的路,孫悟空筋鬥雲才十萬八千裡,您比悟空厲害太多了。”

周總理笑着将俞惠如帶到毛主席面前,說:“這是12個孩子的母親,我們叫她航空母艦吧。”

俞惠如為開國中将吳信泉生12娃,被總理稱航空母艦,主席贊為英雄

大廳中人們聽到這惟妙惟肖的外号,紛紛開懷大笑,贊美俞惠如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撫養成人,贊美母愛的偉大,而主席也稱她是英雄母親。

在戰火的年代,撫養孩子是艱辛的,但收獲真摯的感情是無比幸福的事,最重要的是,她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奔波,值得我們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