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諸葛亮晚年幾乎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北伐上。此時,曹魏一邊的司馬懿成為對抗諸葛亮的最大力量。

可以說,蜀漢與曹魏的鬥争是一場生死之争。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最大的對手不複存在。此時,在許多人看來,從表面上看,大力攻打蜀國是最正确的選擇。但他沒有這樣做。從234年諸葛亮死到251年司馬懿死,司馬懿在近18年的時間裡沒有主動進攻蜀漢。究竟為什麼?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的地位也提高了。曹叡提拔司馬懿為太尉。一方面,這是為了表彰司馬懿對伐蜀的貢獻,另一方面,曹叡也在“明升暗降”。從諸葛亮死到司馬懿死,司馬懿不攻蜀的原因其實很複雜,包括曹叡的原因、蜀漢的原因和司馬懿自己的原因。

1.曹叡的心思

如果把三國的三位第一代上司人曹操、劉備和孫權排除在外,在我看來,曹叡是最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的人。如果曹叡在後期不逐漸享樂,而是像剛剛繼承王位那樣勤勞智慧,他就不會落入司馬懿的手中。當然,曹叡的堕落都是從諸葛亮的死開始的。因為諸葛亮死後,曹叡開始覺得蜀漢和東吳不是對手,是以他“放逐”了自己。

不過,他也知道對手不是外人,而是内部的人,他最大的對手司馬懿,他在與諸葛亮的對峙中貢獻最大。是以,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曾繼續上書表明向蜀國遠征。此時,曹叡不同意。曹叡明白,如果司馬懿一直被允許攻擊蜀國,司馬懿家族一定會獲得消滅蜀國的功勞。為了平衡司馬懿家族的勢力,支援他人升遷,曹叡不但不支援司馬懿繼續蜀國征戰,反而将司馬懿提升為太尉。雖然司馬懿被要求負責永良防區,但司馬懿幾乎不能親自到前線。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表面上看,司馬懿在北伐期間仍在指揮軍隊。但是司馬懿已經是太尉了,他掌管着國家軍隊。司馬懿指揮軍隊調兵遣将是理所當然的,但真正參戰的人更重要,因為曹叡有理由提拔其他人。雖然牛金是司馬懿部署的,但牛金的野心與司馬懿不同。他對曹魏忠心耿耿,這一次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曹叡可以提拔牛金,讓他逐漸與司馬懿分權。這是曹叡的想法,雖然最終沒有成功。然而,從曹叡後來對司馬懿的态度和對司馬懿的動作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曹叡是在有意識地遏制司馬懿的繼續崛起。

2、針對蜀漢的貧困與疲勞政策

諸葛亮的北伐沒有成功,這意味着從此蜀漢北伐将不會成功。雖然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沒有動搖蜀國的經濟基礎,但對蜀漢沒有影響。蜀漢的内部财政受到北伐的負面影響。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直截了當地說,諸葛亮北伐雖然沒有使蜀漢人民貧窮,但内部的經濟卻變得貧窮。是以,諸葛亮死後,他的兩位繼任者蔣琬和費祎基本上采取了防禦姿态。第一位接班人蔣琬仍有北伐的意志和信念,調整了北伐戰略,派姜維等人進行北伐。雖然有效,但不是很大,;後來,費祎一生緻力于“不再北伐”。他想要的是發展自己,穩定蜀漢内部。事實上,盡管蜀漢和曹魏之間的鬥争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沒有任何一方進入對方的腹地。他們對峙的地點也基本在漢中地區。

直接的說,曹魏雖然強大,但隻要蜀漢有一道堅固的防線,曹魏很難一舉擊敗蜀漢;;蜀漢雖然弱小,曹魏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攻破漢中。是以,諸葛亮死後,蜀漢出現了一個長期的戰略,守衛漢中,阻止曹魏的進攻,并以優勢的防守力量阻止曹魏的進攻力量。雙方已由原來的陣地戰和突擊戰演變為消耗戰。

3、司馬懿是否“養匪自重”

當司馬懿的野心開始膨脹時,無論他是剛進入官場,還是諸葛亮死後,還是平定遼東後,還是曹叡死後,我們都不知道。但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仍想推動蜀國遠征。也就是說,司馬懿當時雖然雄心勃勃,卻沒有“養匪自重”的思想。但是蜀漢土匪不是一個小土匪。肯定夠大了。諸葛亮雖然死了,但蔣琬、費祎、姜維都是大才,不容易對付。司馬懿與其說是“養匪自重”,不如說是因為他沒有一個穩妥的方法來有效地對付收縮防線的蜀漢。

此外,司馬懿已經忙碌了十多年。他不僅忙着對外敵作戰,還忙着與曹魏家族的權力鬥争。從237年到243年,司馬懿經曆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征服遼東,以司馬懿的勝利而告終。在中國軍事史上也上演了一出長距離快速包圍的好戲。第二件事是司馬懿當上了托孤大臣。雖然曹叡不信任司馬懿,但司馬懿的能力是在那裡擺着的。他仍然任命司馬懿為托孤大臣。第三件事是與東吳的戰争。在此期間,雖然蜀漢由于戰略的變化,沒有主動出擊曹魏。然而,東吳并未停止,孫權對曹魏發動了幾次進攻。

司馬懿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曹叡為他逐漸崛起奠定了基礎。但與此同時,他也變得更加低調,甚至選擇退出權力中心。司馬懿的退而求進是為了反擊曹爽為首的曹魏家族,以赢得最後的權力鬥争。事實的結果是司馬懿的勝利。他在曹魏政權中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物。這為司馬最終奪取權力鋪平了道路。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攻打蜀國?原因竟是這樣

總結

司馬昭自然知道司馬懿為什麼在後期不再伐蜀。司馬師和司馬昭是司馬家最傑出的人才。司馬懿非常信任這兩個兒子,是以不會隐瞞任何事情。然而,司馬懿停止伐蜀的原因有很多。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能用一個簡單的“養匪自重”來概括,它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首先,諸葛亮死後,曹叡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心滿意足,不再信任司馬懿,是以他不會讓司馬懿通過伐蜀獲得威信。另一方面,諸葛亮死後,蜀漢開始長期收縮防線。司馬懿死前,蜀漢主要是防禦性的。司馬懿在漢中攻打蜀國并不容易取勝。參照司馬懿對諸葛亮的五丈原之戰和後來江淮防線屯田對孫權,我們了解到司馬懿喜歡防禦和反擊“消耗戰”。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他不想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此外,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時間主動進攻蜀國。至于他是否“養匪自重”,我們将在評論區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