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飛
在晚清曆史上,譚嗣同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他的好朋友唐才常卻鮮有人知道他的事迹。唐才常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前期支援維新變法,後來在上海創立"自立會",在武漢謀劃起義,後事洩被捕。
01、譚嗣同與唐才常:刎頸之交的好兄弟
唐才常生于1867年,字伯平,号佛塵,與譚嗣同是同鄉。他在長沙時務學堂時與譚嗣同并稱為"浏陽二傑"。
1898 年 9 月28 日,譚嗣同在北京被斬于菜市口。臨死前寫詩曰:"吾自橫刀仰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詩中的"兩昆侖",指的就是他自己和唐才常。戊戌變法前,1898年6月底,譚嗣同從老家應皇帝诏書北上。臨行前,唐才常擺酒為他餞行。兩個青年才俊喝得高興,酒酣之際,譚嗣同吟詩道:"三戶亡秦緣敵忾,勳成犁掃兩昆侖"。他應诏進京,信心滿滿,期待有一番大作為。唐才常是他的好朋友,他希望他能留守湖南,堅持在"大學營"發展,與他在京師互相照應。
進京後,變法不順。因觸及保守派利益,慈禧太後抵制變法。緊急關頭,譚嗣同急忙召唐才常北上相助,希望組織武力奪權,包圍頤和園,禁锢慈禧太後。為取得實力派支援,譚嗣同去遊說袁世凱,他曾對袁說:"我雇有好漢數十人,并電湖南招集好将多人,不日可到。"此處所指,就是唐才常。
戊戌政變來得太突然,還沒等到唐才常到北京,譚嗣同便被殺了。當時剛剛抵達武漢的唐才常,得知好友喋血菜市口的噩耗,悲憤欲絕,含淚寫下了一副長長的挽聯:
與我公别幾許時,忽警電飛來,忍不攜二十年刎頸交,同赴泉台,漫赢将去楚孤臣,箫聲嗚咽;
近至尊剛十數日,被群陰構死,甘永抛四百兆為奴種,長埋地獄,隻留得扶桑三傑,劍氣摩空。
譚嗣同所說"去留",便是自己去,唐才常留,希望唐才常有一番大作為。
唐才常與譚嗣同是刎頸之交,譚嗣同被清廷殺了,唐才常從此就隻幹一件事,那就是推翻清政府,為好友報仇雪恨。如其詩雲:"七尺微軀酬故友,一腔熱血濺荒丘。"
02、七尺微軀酬故友,一腔熱血濺荒丘。
譚嗣同死後,他把自己的家事都托付給三弟唐才質,為了不連累家人,他把關于戊戌變法的各種家書全部燒毀,隻留下和譚嗣同的通信,以作紀念,足見二人交情之深。
此後近兩年,唐才常奔波于海内外,為籌劃起義而奔波,四處籌款。
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在上海發起并組織了一個名為"正氣會"的會黨,對外以"東文譯社"之名進行活動,在上海一帶活動頻繁,入會者達10餘萬人。後來,正氣會改名"自立會"。同時,唐才常又創立了自立軍,全軍分五路,他自任總司令,設總機關于漢口。
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清廷宣戰,東南督撫發起了"中外互保"運動。唐才常看準時機,布置自立軍五路人馬分頭行動,确定在7月15日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此次起義的軍費,事先确定好由康有為從海外彙來。但是,康有為的款項卻遲遲不見結果,沒辦法,起義隻得推遲到29日。
起義的消息被洩漏,清政府加強武漢的防守,沿長江進行戒嚴。
唐才常上司的起義被一拖再拖,這邊湖廣總督張之洞也提高了警惕。而恰在此時,有人告密,暴露了唐才常等人密謀多時的起義。張之洞派兵搜查,唐才常在預定起義日期前兩天被抓。同時被捕的還有林圭、傅慈祥、田邦璇等11人。張之洞派鄭孝胥進行審問,唐才常說:"此才常所為,勤王事,酬死友,今請速殺!"并獄中題詩"剩好頭顱酬故友,無損面目見群魔"。
張之洞和唐才常本有交情,算起來,二人還有師生之誼。但是,關乎大清安危,張之洞不敢大意。7月28日夜,唐才常等人在武昌大朝街紫陽湖畔被殺,臨刑前有詩曰:
"七尺微軀酬故友,一腔熱血濺荒丘。"
自立軍起義宣告失敗。
唐才常一生辦過報紙、寫文章宣傳革命思想,戊戌變法後又組織會黨、謀劃起義,不幸失敗,身首異處。他的死,得到了孫中山的贊賞,被譽為革命烈士。
03、唐才常後人情況
唐才常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唐蟒,二兒子唐有壬,三兒子唐蔔年。唐才常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由革命黨人照顧,深受汪精衛關照,自此和汪精衛結緣。抗日戰争時期,汪精衛投降日本人,當了漢奸。唐才常的三個兒子也跟随汪精衛,成為親日分子。長子唐蟒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參加過辛亥革命、讨袁戰争和北伐戰争。抗戰期間曾任汪僞政府參軍長和集團軍總司令。1948年,唐蟒攜家人移居香港,1968年辭世,終年82歲。
次子唐有壬、三子唐蔔年均畢業于日本慶應大學,唐有壬畢業于日本慶應大學,于1932年汪精衛以行政院長兼任外交部長時擔任常務次長,被認為是外交界親日派的代表,1935年12月被蔣介石下令暗殺身亡。唐蔔年也畢業于日本慶應大學追随汪精衛出任汪僞政府外交部次長和中央聯合儲備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唐蔔年曾說,自己"不喜歡日本人,但為了報蔣介石殺兄之仇,才同日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