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從古至今,各個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丞相或者宰相的扶持,因為有了他們的扶持,一個王朝才得以興盛。是以說從曆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丞相和宰相對王朝的興盛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官職也是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他們廣泛接受大臣的意見,然後向皇上進谏,皇上也會非常重用他們并且信任他們。是以在整個古代的曆史時期,丞相或者宰相這個職位都令人尊敬。

一、宰相實為一個制度并不是一個實體

宰相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宰"就是指主持的意思,"相"就是指輔佐君臣的人。是以它的通俗意思就是能輔佐君臣最為得力的助手。宰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随着時代的變遷,宰相這個詞也逐漸引申出了許多的代名詞,例如,相國、大司徒、侍中、中書令以及上書令,這些名字都意味着這個職位的尊貴地位。到了戰國時期,宰相這個代名詞有了根深蒂固的地位,例如管仲叫齊國相,蔺相如叫趙國相。這時這個職位已經站在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能輔佐曆代君臣打下江山。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但是說到底,它的實際含義包含的範圍很大,宰相隻是一個通稱,是中國至今所有曆代皇帝部下最高指揮者的通稱,根本不是一個實體,總而來說,也可以把它稱為一種制度,叫宰相制度,這種制度從古至今盛行在各個王朝之間,為王朝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二、丞相為一個正式官職名

從秦朝開始,秦始皇将宰相歸為一個統稱并将宰相設立一個官職名叫丞相,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名,在當時分為左丞相和右丞相。在朝廷之上,丞相也是占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過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生活,他們既輔佐君臣建立國家大業又管理國家把家國都治理的井井有條。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到了漢代,他們借鑒了秦朝的這個制度,于是把丞相作為第一負責人,禦史大夫為第二負責人,這就造成了當時禦史大夫敵不過丞相的局面,也造成了這兩個職位常常勾心鬥角,針鋒相對。這對當時的漢武帝來說,無疑是一個麻煩。但是到了漢成帝的時期,因丞相所主管的事物太多,一人忙不過來,于是又設立了三公,是以此時的局面便是皇帝下面最高輔助者有三個職位,即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這時各個部門各盡其職,朝廷内外呈現和諧的景象。

到了晉代時,他們的君主更認為這樣不妥,于是設立了三省六部制,他們中各個省有各個省的事情,各個省的事情各司其職,互不幹預,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這無疑是對最初丞相制的威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變成了大多數人,各司其職的局面,對丞相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威脅。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說到底,最先建立丞相這個詞,還是秦國時期秦始皇所設立的,他隻想讓一個人幫助輔佐他,建立豐功偉業,事實證明,他的這個思想是成功的。

丞相也隻是宰相制度中,具體的官職名他是整個王朝中最大的佛,做君臣的職位,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

三、如何區分丞相和宰相

随着時代的發展,宰相逐漸演變為了丞相,那麼如何區分他們兩個的差別呢?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就說明了宰相包含的事物極多,它所包含的範圍是極大的,是以無論什麼時候提到宰相,那麼它就是一個通稱而不是一個實體的名稱,它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所包含的是所有曆史發展過程中,由丞相分支出去的各個部分,是以說宰相最大範圍的包括了輔佐君臣的得力助手和最高輔佐者。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那麼反觀丞相,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名,它是一個實體,是一個職位。它最早由秦始皇提出,并為後世所逐漸應用,但是随着後世的發展,逐漸将丞相分為了好幾個部分,并不是一人專權的政策,是以說丞相的範圍沒有宰相的範圍大。并且在曆史的長河發展中,它也逐漸失去了最高輔助君臣的地位,取而代替的是各種分出來的制度和官職,這也是令人悲哀的地方。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隻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其實區分丞相和宰相的差別并不難,隻要明白他們兩個所包含的範圍和出現的時期,就能準确地分辨出他們的差別,也不至于鬧成笑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