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騰墓志》,或稱《元騰暨妻程法珠墓志》,志原題《大魏故城門校尉元騰墓志銘》,刻于北魏神龜二年(公元519年)十一月九日。
1925年于河南洛陽城北徐家溝出土。後歸河南博物館。志高51.3厘米,廣55.5厘米。正書。十八行,行十八字,共304字。著錄于黃立猷《石刻名彙》,王壯弘《六朝墓志檢要》等書。
此志體勢在扁方之間,體裁尚方而筆意方中寓圓,故顯得剛而有韻,具有俊秀飄逸的神态,有的橫畫收筆時微向右上波捺挑起,故有隸意,而其結構,平正中有險絕之态,十分耐人尋味。

《元騰墓志》,或稱《元騰暨妻程法珠墓志》,志原題《大魏故城門校尉元騰墓志銘》,刻于北魏神龜二年(公元519年)十一月九日。
1925年于河南洛陽城北徐家溝出土。後歸河南博物館。志高51.3厘米,廣55.5厘米。正書。十八行,行十八字,共304字。著錄于黃立猷《石刻名彙》,王壯弘《六朝墓志檢要》等書。
此志體勢在扁方之間,體裁尚方而筆意方中寓圓,故顯得剛而有韻,具有俊秀飄逸的神态,有的橫畫收筆時微向右上波捺挑起,故有隸意,而其結構,平正中有險絕之态,十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