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2007年,河南高河村,一個叫做李明山的人,因為自己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準備重新修繕一番。當他來到樓頂收拾瓦片時,發現有一片青瓦上留着一個奇怪的記号。李明山好奇之下,費了點功夫,把這片瓦掀了起來,下面赫然是一枚子彈。子彈對于一般人來說,并不是能随便撿到的,李明山非常驚訝,小心翼翼地拿起子彈放在手裡觀察。這枚子彈重量非常輕,也沒有什麼磨損。他試着一擰,竟然把彈頭擰了下來,從子彈裡掉落一張紙條。

這張紙條雖然已經氧化變黃,還有點發脆,但依然可以辨認出字迹。李明山不由得讀了出來:今借河高村李大娘苞谷五鬥,鹽三斤。署名是工農紅軍手槍連,甲戌年冬月十三。李明山這才明白,原來這張皺巴巴的紙還牽扯了一段往事。甲戌年,就是1934年,這竟然是當年的紅軍,寫給李明山奶奶項小翠的欠條!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1934年臘月初二,經過幾天的暴雪後,天氣終于放晴了。紅25軍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來到了河南三門峽的河高村,就是項小翠所在的村子。過去,國民黨士兵經過的地方,都要魚肉百姓,甚至強制抓壯丁。村裡的人分不清國民黨和紅軍的差別,隻知道又有拿槍的來了,紛紛收拾細軟要逃到後山躲起來。項小翠因為纏了小腳跑不快,隻能留在村裡,不過這隻軍隊并沒有在村子裡欺壓百姓,這讓項小翠放心了些。

有一天,項小翠的家門被敲響了,她聽見門外有年輕人詢問道:“老鄉,我們是工農紅軍,想在你這裡休整一下,您友善嗎?”項小翠打開門,見門外的紅軍衣着單薄,餓得面色發黃,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她回想起之前趾高氣昂的國民黨軍閥,覺得眼前這些小戰士不是壞人,就讓他們進來。紅軍進入到項小翠院中,先拿起掃帚幫她清理幹淨了院裡的積雪,把前後院落都打掃得幹幹淨淨。

清理幹淨院子後,紅軍們又拿出幹糧,自己生火,熬了些稀粥喝了起來,這就是他們的食物。項小翠見狀,不由得紅了眼眶,紅軍見狀紛紛關心到:“李大娘,您這是怎麼了?”項小翠的丈夫姓李,是以紅軍叫她李大娘。項小翠歎了口氣,和他們講起自己被抓了壯丁的兒子,至今都沒有音訊,不知道還活着沒。聊到這裡,項小翠起身說道:“我給你們做些飯菜。一個個都是大小夥子,這麼冷的天,光喝粥可不行。”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戰亂時期,兵荒馬亂,項小翠家裡也沒什麼好東西吃,但總比紅軍喝得稀粥要好。一頓飯吃完,項小翠也明白了紅軍都是好戰士,她來到後山讓躲藏的鄉親們回來。這些村民也是将信将疑,但是看到紅軍們幫村裡人打掃衛生、幹農活,也就放下了戒心。紅軍在村子裡住了小半個月,和村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村民們意識到這支隊伍,和之前的軍閥不一樣。

很多受傷的士兵在村民的精心照顧下,身體漸漸好轉起來,村民們也徹底放下了戒心,還幫助紅軍戰士們運送物資,有的村民還主動把糧食給紅軍,不過都被謝絕了。有紅軍戰士用擔架擡着重傷員,找到項小翠詢問道:“能否讓我們在您家樓上,照顧幾個受傷的戰士?我們絕不進您的裡屋,不動您一針一線。”項小翠聽後,趕緊收拾出房間,随後一名紅軍班長先把樓上的糧食清點好,又把衛生打掃幹淨。

到了下午,又有戰士找到項小翠問道:“早上我們的米袋子空了,現在沒得吃,能不能請你們借我們點糧食?我們有戰士去去東西兩川打土豪了,等他們回來就把糧食還上。”項小翠拿出五斤苞谷交給紅軍,并且還說不用還了,戰士們連連道謝,拿着糧食去借老鄉的石磨,另一部分人去山上找木柴。從山上下來的紅軍背回來四捆木柴,拿出三捆給項小翠,又把剩下一捆拿出來燒水做飯用,紅軍戰士們用這些柴,和項小翠給的糧食,做了頓飯。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項小翠見戰士們兩天都沒有吃過菜,擔心他們的身體營養不夠,于是從家中的菜缸裡裝了一大盆酸菜鹹菜,還撒了些鹽巴,拿給戰士們吃。戰士們當然不能收,趕緊推辭到:“我們不能白吃到百姓的東西,這是違反紀律的。”項小翠說:“什麼叫做白吃,這是我送你們的。你們上司要是不同意,讓我去說。”戰士們一路小跑去請示了營長,得到同意後,才肯收下項小翠的鹹菜。

沒多久,去兩川打土豪的紅軍回來了,帶回來了一些糧食。一位三十多歲的紅軍來到項小翠家中,抱歉地說道:“本來以為能從土豪地主那裡搞來糧食,但是你們這邊地主不多,搞來的糧食不夠,還不了您了。我寫個借條,就算以後我們不過來,隻要有紅軍從這走,借據都管用,我們不會欠老百姓東西。”項小翠拿到了借條,紅軍再三叮囑她一定要藏好,一旦被國民黨發現紅軍的借條,那就麻煩了。

項小翠确實把借條藏了起來,但卻不是因為害怕。後來有很多支紅軍隊伍路過項小翠的村子修整,她從來都沒有把借條拿出來。在項小翠看來,這些糧食是自己送給紅軍,支援革命事業的,不算借。根據後來三門峽市的資料記載,當時有五百多名年輕人加入了紅軍,還有很多村民冒着生命危險為紅軍送情報、送物資。和他們相比,項小翠覺得自己隻是送了些糧食,怎麼還能要求紅軍還呢?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過了幾天,這名寫借條的紅軍帶着幾名戰士們,挨家挨戶的通知,去蘭草村的關帝廟,參加軍民聯歡會。村民們都很高興,以前還從來沒聽說過,會有軍隊跟老百姓一起辦聯歡會。收到通知的村民們,紛紛前往關帝廟,院子裡人山人海。關帝廟裡搭上了主席台和表演台,牆上也刷上了宣傳革命思想的智語。人都到齊後,負責主持的紅軍戰士說先讓紅軍的宣傳隊表演秧歌舞,引得村民們紛紛拍手叫好。

聯歡會的表演結束後,紅軍上司們又開始講解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婦聯上司也講解了民主政府婚姻法和男女平等的思想,赢得了村民們由衷的支援。聯歡會結束後,很多村民紛紛找到紅軍想要加入。結束了軍民聯歡會,紅軍隊伍不日就要啟程。部隊在村口集結完畢,随着團長的一聲令下,奔向了下一個目的地。

1959年,項小翠已經八十多歲了,彌留之際,她把自己的兒孫們都叫來,聲音斷斷續續地講述了當年的紅軍欠條:“紅軍打下了天下,讓咱們有飯吃,有地種......紅軍來咱家住,借了咱們糧食和鹽巴,還打了借條。你們也不能提這件事,更不能去找政府。這是咱們為國家做的貢獻。”孫子李明山牢牢記住了奶奶臨終前的教誨。不過,李明山一直不知道奶奶把借條藏到哪兒了,直到2007年他修整老家的房子,發現那顆子彈,才找到了這張借條。老一輩的人情感都很淳樸,為了國家無私奉獻,還不要求回報。

河南一老農蓋房,瓦片中發現一子彈,暴露老奶奶隐藏83年身份

新中國成立後,項小翠完全可以拿着這張借條,去找政府,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李明山發現借條後,一直記着奶奶的叮囑,依舊把借條好好儲存起來。直到2012年,縣裡整理紅色故事,這張借條才被大家所知曉。縣文化辦的上司經過調查鑒定後,确認這确實是紅軍留下來的借條。上司對李明山說:“這是珍貴文物,我們可以給你一定金額作為補償,借條交由縣文化館保管。”

李明山和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出這件文物,也不會問政府要錢,一定要遵守奶奶的意思,不能給國家添麻煩。一張在74年前的借條,在現在看來,可能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了,但是這是一段苦難歲月的回憶,有着超乎尋常的曆史意義。曾經有人出三十萬元想向李明山買下這張借條,但是被李明山婉言謝絕。作為項小翠的孫子,他也一直記得奶奶的教誨,将這張借條當做那個年代的紀念,不忘紅軍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所做出的犧牲。

一張借條,藏了深厚的感情。偉大的紅軍将士,在物質條件極其匮乏的情況下,仍然堅守陣地,并取得偉大勝利。軍民魚水情義深,有了偉大的人民,才有了偉大的軍隊。像項小翠這樣善良的一家人,也是中國人的美德,也算為中國人民做過貢獻。正是由于這些偉大的百姓和紅軍戰士,才有了如今的勝利。當年犧牲在革命道路上的先烈們,都很值得敬佩,項小翠作為支援革命的村民,也貢獻了他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渡江戰役是被老百姓用小推車打赢的戰役一樣,解放軍和百姓們的軍民魚水情,早在紅軍時期就已經顯現。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