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部名叫《覺醒年代》的影視作品風靡全網,很多人都被其吸引并津津樂道。這部作品講述了上世紀初的前輩們為了國家的明天而奮鬥拼搏的故事,對曆史人物的塑造也很是真實生動,讓這些記述在書本上的人物變得鮮活。其中李大钊先生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李先生那種凜然正氣、不懼生死威脅的态度讓人敬佩。與此同時也讓人不禁好奇,在李大钊先生犧牲後,他的後人如今何在呢?

在中國近代的曆史之上,李大钊這個名字可謂是一座标杆。為了國家未來的命運發展,為了文化的發展繁榮,為了國民思想的進步轉變,李大钊先生付出了他的一切乃至生命,是值得後人贊頌崇敬的。李大钊先生出生于1889年的河北,自幼年時起便展露出了自己讀書學習的天分,後來更是出海赴日,到國外求學。
那個年代的包辦婚姻還是常态,李大钊先生成婚很早,妻子趙紉蘭比他大六歲,是一名目不識丁的農村女性。盡管他們是一對非常典型的包辦婚姻夫妻,但兩人的感情卻不像旁人想象中淡薄,反而十分恩愛。在李大钊成為高校教授、成為所謂“上等人”之後,他也沒有抛棄自己沒有文化的夫人,還将妻兒都接到了北京生活。
可能有人會問,李大钊夫妻之間差距這麼大,怎麼還會如此恩愛呢?實際上,趙紉蘭在不滿十六歲的時候就嫁到了李家,而這個時候的李大钊隻有十歲。這看似不可思議,但确實是那個年底因着老派婚約而真實發生的。可以說,李大钊是趙紉蘭一手拉扯着長大的。
盡管趙紉蘭沒有文化也不識得幾個大字,但她卻很堅韌、能幹,也極其明事理。正是因為有她在背後默默支援,承擔起一家老小生活起居的重任,李大钊才能夠沒有任何牽挂負擔地奮勇而上。這種感情,不是旁人能夠輕易體會得到的。經過一系列苦難甚至稚子夭折,他們終于在1909年迎來了第一個平安出世的孩子,這也就是長子李葆華。
李大钊和趙紉蘭孕育了很多兒女,但由于當時的種種情況,最終隻有五個孩子平安地長大成人。李葆華作為長子,受父親影響很深。當時李大钊先生被捕時他正巧不在,是以沒有和母親以及兩個弟妹一起被捕。父親犧牲後,他忍辱負重地成長,跟父親一樣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新中國成立之後,李葆華曾經出任過國家水利部的副部長,還曾主政過安徽、貴州兩省,官至副國級。
長女李星華在父親犧牲、母親病逝後,擔負起了養育弟妹的重任。後來開始從事民間文學工作,既是一名出衆的作家,同時也女承父業,為革命發光發熱,貢獻自己的力量。次子李光華長大之後同樣參加了革命工作,後來擔任過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黨委書記。次女李炎華和李大钊犧牲後才出生的三子李欣華,在長大成人後都從事了教育行業,李欣華還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學校長、門頭溝師範學校黨委書記兼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總的來說,李大钊先生的五個子女都很是出色優秀,有三位都做了高官,長子還是副國級。李大钊先生不幸犧牲,但他的後代們卻依舊繼承了父親的意志,為祖國的發展努力奮鬥,為國家的革命、經濟和教育事業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