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争是中國曆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從此獨立的封建中國逐漸地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和屈辱。
苦難,往往會孕育偉大的作品。鴉片戰争使中國出現了一批睜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那個時期的中國,産生了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國圖志》,一是徐繼畲的《瀛環志略》。
梁啟超曾高度評價這兩部書,說:“中國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識,實自此始。”
徐繼畲這個名字,現在的人已經很陌生了。
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1998年6月29日北京大學的演講中,有這麼一段話:“從我在華盛頓特區所住的白宮往窗外眺望,我們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碑高聳入雲。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這個大碑鄰近有塊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堅不設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這些話并非出自美國人,而是由福建巡撫徐繼畬所寫,1853年中國政府将它勒石為碑作為禮物贈送給我國。”
當時很多人聽了演講後,才知道了我們曆史上曾有過徐繼畲這麼個牛人。

克林頓所說的這一段徐繼畲的名言,就出自徐繼畲的傳世名著《瀛環志略》。
徐繼畲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紐約時報》曾稱其為“東方伽利略”。
徐繼畬是山西五台縣東冶鎮人,其父徐潤第是進士出身,任過内閣中書,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職。山西五台縣徐氏一族,被曾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稱為“山右望族”。
在徐繼畬的後代中,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即新中國開國元帥徐向前——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
按山西五台縣《徐氏宗譜》記載,徐繼畬是五台縣徐氏第十五世,徐向前是第十九世。徐繼畬是徐向前的高祖,即徐向前祖父的祖父。
徐向前
徐繼畬六歲時接受母親的啟蒙,讀書識字,七歲跟随母親到北京探望父親,曾經受教于當時有名的才子、《紅樓夢》的續者高鹗。
道光六年(1826年),徐繼畬考中進士,朝考第一,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徐繼畬外任廣西省浔州府知府。從此青雲直上,曆任福建延津道、汀漳龍道等職。鴉片戰争時,在漳州前線奮勇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繼畲晉京升見。道光皇帝詢問海外形勢與各國風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對,道光皇帝遂責成他纂書進呈。于是徐繼畬曆盡艱辛寫出了《瀛環志略》,于1848年刻印面世。
《瀛寰志略》較全面地叙述了當時世界各大洲各地區的情況。全書共分10卷,分裝6冊,總分圖共42幅。當時世界上存在的各個國家,基本上都得到了反映,系統而真實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疆域、風土人情、曆史沿革、财政收入和陸、海軍規模都有具體數字,以及對海外的擴張與中國的交往等情況,在人們面前展現這個新世界的各個方面。
《瀛環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國内外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曾任福建巡撫的劉鴻翔贊譽此書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瀛環志略》傳往日本後,受到廣泛重視,被認為是“通知世界之南針”,有助于他們的維新變法。後來,徐繼畲的名字還被美國收進了《世界名人錄》。
徐繼畬後曆任福建布政使、廣西巡撫、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等職,官至二品。
鹹豐元年(1851年),徐繼畲因被人誣告,革職回京,降補太仆寺少卿。第二年再次被人誣告,徹底落職歸故裡。在家鄉呆的這段時間,他也沒閑着,曾執筆為當地中國最早的民間銀行——錢莊(票号),撰寫了錢莊(票号)經營章程——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中國最早的《銀行法》。
同治四年(1865年),徐繼畬再次被诏入京城,擔任通商衙門行走,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任主管對外通商的官員。同治六年(1867年),徐繼畬又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總理同文館事務大臣。
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徐繼畬以老病告歸,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家鄉,享年79歲。去世前不久,朝廷授其頭品頂戴。
曾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曾國藩之弟),為徐繼畬撰寫了墓志銘。
徐繼畬去世後的第28個年頭,他的玄孫(四世孫)徐向前——後來的開國元帥出生了。再次将這個家族的榮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