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包山大冢驚魂記

1986年3月,一支考古隊在位于荊門市的包山大冢上打下了一個16米深的探洞,帶上來的泥土中夾雜着一些嶄新的竹席碎片。隊員們正在認真分析這帶上來的土樣時,突然,腳下的探洞内傳出一種轟隆隆的聲音,似萬馬奔騰,由地底直沖地面。

包山大冢驚魂記

包山大冢

所有人大駭,急忙迅速後退,更加讓人驚懼的是一位抽煙的隊員面部莫名形成了一個火團,然後這團火又迅速變成一道火線反射入地下。

事情發生在一瞬間,隊員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景吓呆了,等反應過來後,趕緊用大塊泥土将洞口封死,火總算熄滅了,所有人長舒了一口氣,萬幸的是這位隊員隻是燒焦了眉毛。

領隊李兆華卻表現得異常興奮,他認為這是地下的沼氣,有沼氣證明地下空間密閉好,意味着大墓極大可能儲存完好,那麼先前發現的盜洞則不足為慮。

李兆華很快向荊門博物館館長劉祖信提出了發掘的建議。

“你确定大墓沒有被盜?”,劉祖信問道。

“沒有”,李兆華說

“發掘需要那麼大一筆巨款,如果弄錯了,将來我們可不好交代”,劉祖信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放心吧,肯定會有收獲的”,李兆華就這樣再三保證。

包山大冢驚魂記

帶流銅杯

包山大冢原本并沒有打算發掘,1986年2月28日,荊沙鐵路規劃出爐,包山大冢正好擋在了必經之路上。

當地傳說,這個大冢是曆史上申包胥的墓,墓裡面有房子,且有很多磚石!

包胥所處的春秋時代,墓葬形式多為土坑墓,怎麼可能會有磚石?傳說必定有假。如果不是申包胥,從直徑54米,高6米的殘存封土來看,必定是一個王侯級的大墓,那他又會是誰?

于是,先期的勘探工作就落在了荊門博物館肩上。

劉祖信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發掘這麼大一座墓葬,耗費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巨大的,中國十墓九空,如果已經被盜了,就不存在發掘的價值,直接把大冢推平即可。

經過長久的反複思考,劉祖信終于向上級送出了發掘申請。但是他也知道,不到看到椁室的那一刻,任何保證都會有意外,現在隻能賭一把了。

包山大冢驚魂記

鳳鳥雙連杯

1986年6月,包山大冢正式發掘,由于當時機械條件差,加之考古的特殊需要,封土及填土隻能靠人力肩挑,包山附近的多個村的村民都投入了這場古墓大挖掘當中,加上看熱鬧的村民,足有萬人之多,場面之壯觀前所未有。

封土堆移除後,大墓開口暴露在人們面前,它長34米,寬32米,墓道長19米,寬10.3米,面積接近1300平方米。

當所有人正在為如此大墓而興奮時,李兆華卻在為兩件事情而擔心。

一是在進入清理墓坑階段,墓坑内始終籠罩着一層神秘白色的霧氣。這些氣體又是什麼?難道又是沼氣?可又讓他感到迷惑的是一個墓内哪來那麼多沼氣?

想來想去,李兆華認為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墓内埋葬着大量的殉人

另外一個擔心就是有個盜洞一直伴随着清理向下延伸,已經距離地表8米了,卻還深不見底,此時在李兆華的心緊張忐忑,難道之前大墓完好的判斷出現了錯誤?那麼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證看來似乎是個笑話。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除了向下繼續發掘已經别無選擇。

包山大冢驚魂記

當清理到深入墓坑15米時候,奇迹出現了,盜洞戛然而止,李兆信懸着的心終于放下來了,現場一片歡呼雀躍之聲。

這時候他細心地發現這個盜洞出現了多個方向的走勢,并且在盜洞拐彎的地方,發現了青銅鏟以及早已腐朽的麻繩等盜墓工具,并且還有一副人體骨架,很明顯這骨架是盜墓賊。

奇怪的盜洞以及死去的盜墓賊,給大墓籠罩了一層更加神秘的陰影。據專家分析認為,盜墓發生在下葬不久,該盜墓賊學藝不精,屢次懷疑盜洞方向的正确性,是以在地下多次調整掘進方向,結果盜洞過于曲折,不利于通風,盜墓賊就悶死在裡面了。

1987年1月11日上午,在深入地下18米後,椁室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它接近正方形,長邊約7米,此時覆寫在椁蓋闆上的竹席色澤如新,有着很好的韌性,一切仿佛發生在不久之前。

市長來了!省長來了!各領域專家都來了!現場人山人海,所有人隻有一個目的,想共同見證2300年前那個下葬時的定格的時刻。

包山大冢驚魂記

椁室蓋闆在萬衆矚目中打開了,蓋闆下50平米的椁室被分成了5個空間,中間是棺室,為墓主人的長眠之所,周圍的四個分室則被用來存放随葬品。

分室蓋闆打開,裡面充滿了大量的水,此時李兆華突然解開了心中的一個謎團,發掘過程中墓坑内的霧氣其實就是大墓内揮發出的水汽。

經過一周的清理,大墓中出土器物3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套,并發掘出448枚竹簡,創造了中國多個第一。

最為奇特的是出土了中國最早的折疊床,折疊床為全木制,沒有一根釘子,全部用榫卯結構之間的咬合,展開2米左右,折疊後隻有60厘米,古人的智慧令人歎為觀止。

包山大冢驚魂記

折疊床

還有中國最早的帶套毛筆。中國最早的漆繪人物畫:《迎賓.出行圖》,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國最早出土的法律文書:迄今發現的關于刑律的最早出土文字資料。

内棺打開後,有一具人體骨架,身上衣物早已腐朽,貼身随葬有玉璧,玉環等器物,同時還确認該墓的墓主人并不是傳說中的申包胥,而是楚國第三号人物左尹邵佗,他主管全國的司法。由于史料暫缺,已經無法得知他的詳細生平。

包山大冢後來被列為中國第三大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