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二屆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線上上舉行了頒獎典禮,評審委員會從30本優秀入選作品中精選出5本,分别評選出“年度思想大獎”“年度華文大獎”“青年原創大獎”“讀者推薦大獎”“禾雀花自然博物好書共讀獎”五項大獎。
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是深圳市坪山區所舉辦的首個自然類圖書獎項。自創辦以來,主要關注和評選具有嚴謹科學态度、人文關愛情懷、推動現實變革、惠潤百姓生活的自然博物好書,獎勵緻力于傳播自然博實體念和認知,有思想、有視野、有文采的作家。
那麼今年獲獎的自然博物好書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禾雀花自然博物好書共讀獎:《大衛·愛登堡自傳》

作者:[英]大衛·愛登堡,譯者:何毅/李金璇,審訂:奚志農,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頒獎詞:從26歲寫到90歲,這本自傳記錄了大衛·愛登堡對自然世界的熱情與緻力于了解自然的畢生渴求。書中可以看到我們耳熟能詳或略知一二的那些經典紀錄片拍攝背後的故事。大衛樂觀、幽默、專業、勇敢、熱忱,用生命解說着大自然,這不僅是一本個人自傳,更是一本跨世紀的自然人文行思錄。
年度思想大獎:《探赜索隐》
作者:[美]約翰·G.T. 安德森,譯者:馮倩麗,審校:祝錦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頒獎詞:本書講述了三千年來,博物學發展史上一些重要的觀念,以及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學家的經曆和貢獻,勾勒出博物學興起、繁榮、衰落和複興的曆史,讓那些為現代生态學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的塵封的人和故事重見天日。在生态環境急劇變化的當今世界,本書意在喚醒人們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緊密聯結。
年度華文大獎:《李白沒見過的風景》
作者:單之薔,出版社:中國國家地理丨九州出版社
頒獎詞:一本有思想、有文采、講證據、兼有宏大視野和精緻細節的人文地理傑作。作者通過數十年的野外踏勘、文獻查詢以及更為難得的學術想象力,重新界定了中國的景觀概念,把古人未曾見過的風景——如沖積扇、河曲、天生橋、玄武岩石柱群等奇觀建構成自然新風景和中國新形象,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自然大美,他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綜合起來,飽含激情,亦極富創見。
青年原創大獎:《北方有棵樹》
作者:歐陽婷,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頒獎詞:一本久居“北方”而寫就的自然觀察和城市物候筆記,從觸手可及的花草樹木,到遍尋不得的林中生靈,再到别具一格的博物收藏,從河水、山林、大地、天空,到觀察、思索、感悟、緻知,作者以優美深情的文字,展現出四季中萬物一體的自然畫卷,以及人與自然深度交流的美好。
讀者推薦大獎:《窗外的鳥》
作者:顔軍/管芙蓉/明亮,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頒獎詞:2020年初,70多天的“封城”按下了武漢的“暫停鍵”,也催生了這本宅家觀鳥之書。本書是在特殊時期下人與自然深度交流的美好産物,它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啟示,彌足珍貴。
十本評委會推薦圖書:
《山川紀行》
作者:臧穆,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
作者:劉陽 / 陳水華,出版社:中國國家地理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維多利亞博物浪漫》
作者:[美]林恩·梅裡爾,譯者:張曉天,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深時之旅》
作者:[英] 羅伯特·麥克法倫,譯者:王如菲,出版社:文彙出版社
《彼岸》
作者:[美] 斯蒂芬·傑·古爾德,譯者:顧漩,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花神的女兒》
作者:[加]安·希黛兒,譯者:姜虹,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看不見的敵人》
作者:[英]多蘿西 克勞福德,譯者:章菁菁,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那些我生命中的飛羽》
作者:鳥窩裡的貓妖,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形式的起源》
作者:[美]克裡斯托弗·威廉斯,譯者:王業瑾,出版社:後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章魚的心靈》
作者:[澳]彼得·戈弗雷-史密斯,譯者:黃穎,出版社:後浪丨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