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人生每個邊上,都有風景美麗。」

◆◆ ◆

圖文原創:人生邊邊

歡迎轉載,謝絕抄襲

01

希望

喜歡一個人,便很希望對方也喜歡自己。

思念一個人,便很希望那個人能感受到自己的思念。

不僅如此,最好對方還能回應這份思念。

這樣的希望,有時候如此強烈,非執念不能形容。

李之儀在《蔔算子》中,就非常生動地展現了這種執念: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02

共飲

從“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中,不難發現兩點:

一是我與君有着極為密切的關系,從下文中,能看出他們是戀人。

二是我與君不在一處,中間隔着長長的距離。

正因為這兩點,是以我與君之間有着深刻的思念。

當然,思念并非一定發生在戀人之間,父母與子女,朋友與朋友……同樣會有思念之情。

但作為代表性的情感,提及思念,更自然更容易出現的是在戀人之間。

那為什麼要先提“我”,而且說我住長江頭呢?

至少有兩個原因。

首先,作為思念的主體,“我”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情緒,言為心聲,詩為情顯,是以在詞作中自然而然在表現出來。

其次,長江頭,作為長江發源之地,滾滾江水從此流出,彙聚衆水,終成大江,恰如詞作主人公心中所發的思念之情,翻騰奔湧,越來越浩大。

從長江頭到長江尾,其間的距離不可謂不遠。

從長江頭到長江尾,江水所走過的路,不可謂不長。

是以,日日思君不見君,便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思念是一回事,但跨越漫漫的距離,是另外一回事。

但直到最後一句,作者才筆鋒一轉,讓人明白他胸間的萬千溝壑:

共飲長江水。

這真是神來一筆——

就算我與君之間隔着萬水千山,那又有什麼關系,我與君,畢竟同飲着一條長江的水。

江水不會斷絕,思念不會斷絕。

我與君之間的聯系,自然也不會斷絕。

03

隻願

如果隻看《蔔算子》的上片部分,會很容易得出一種主觀印象:

作品表達的是“我”與“君”之間的濃情厚意。

但是換片後,這種解讀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如果作品強調的重點在于“我”與“君”之間的深情,那為什麼主人公要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

或者,這并不像是什麼問題,而更多是一種感歎——

水啊,水啊,你什麼時候能停止流淌呢?我的遺憾,我的遺憾啊,你什麼時候才能止息呢?

不難想象,長江水停止流淌的時候,也就是“我”相思之情止息的時候。

依正常情況而論,長江水當然不會停止流淌,如此,我的相思之情,自然也不會止息。

可這當然不是唯一的解讀。

從“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中,能讀出的,還有主人公與心上人遙遙相望之際,心頭油然而生的一縷怅然。

那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思君而無法見君所引緻的怅然。

隻有深陷思念之情而一直得不到對方回應的人,才能了解的怅然——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如此思念“君”,愛戀“君”,“君”待“我”又會怎樣呢?

這是“我”沒有辦法确定的事,也是“我”一想起來就心中隐隐不安的事,面對這樣的不确定,面對這樣的不安,“我”其實什麼也做不了,隻能誠摯祝願——

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是的,願。

隻願。

無論什麼情況,無論何等處境,這樣的隻願,便是“我”最好的心願。

也是唯一的心願。

04

憐惜

愛情會讓人患得患失,思念何嘗不是。

情至深處,越是感受到情的魔力,就越擔心這樣的情有一天會離自己而去。

這不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也不是對心上人沒有信心,而是對美好事物容易流逝的自然擔心。

更何況,有些時候,越是身處美妙的光景之中,人便越容易陷入焦灼的情緒當中,擔心一切并非現實,而不過是一場美夢。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也隻好寄希望于心上人了。

隻有心上人,隻有真真切切的心上人,才能打消我的疑慮,除去我在無盡相思中的種種不确定,讓我明白自己伸出去的手,真的不會一直空懸着。

有誰會笑話“我”的這種不确定,笑話“我”因為用情太深而如此患得患失呢?

那不過是一個人在愛情的熊熊火焰中倍受煎熬的模樣,而這樣的模樣,每一個情至深處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會在瞬間明白,并生出憐惜的感覺。

我們憐惜的,何止是《蔔算子》中的“我”,而不是滾滾紅塵中的我們自己呢。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人生君說

“誰思念誰,誰又是誰的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