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東風集團25%股權轉讓的完成,東風悅達起亞(DYK)将由三方合資變為悅達、起亞二方持股。12月17日,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官網顯示,DYK 25%股權轉讓項目已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據起亞方面透露,東風集團退出DYK後,公司未來股比目前尚與悅達協商中,結果預計于明年4月公布。資料顯示,DYK是東風汽車集團、悅達集團和起亞汽車在1992成立的三方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分别為25%、25%和50%。
東風退出東風悅達起亞,起亞能否迎來轉機?

【1】放開合資股權比例,确實有利于刺激外資企業在華發展
最近幾年,中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合資汽車公司的股權比例正在發生改變。比如華晨寶馬,如今寶馬的股權比例達到了75%,擁有了絕對話語權。甚至特斯拉還成為了100%外資持股的汽車公司。放開股權比例,看似是降低了中方話語權。但實際上更有利于公平競争,提升自主品牌汽車的實力。外資擁有了更多股份,更大話語權,也有利于業務的展開,并更加盡心盡力的在中國市場營運,提升競争力。
而像東風悅達起亞這樣,一家汽車公司三家持股的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确實也不多見。俗話說的好,“一個和尚擡水吃,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相關利益方越多,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是以東風退出,悅達和起亞雙方重新談持股比例,起亞或許會繼續追加持股比例,進而掌握絕對的主動權。
【2】起亞 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作為南韓汽車品牌,起亞品牌有優勢,也有劣勢。劣勢在于中國使用者始終認為德系品牌,日系品牌才能造高端車,韓系品牌比如德系日系。但優勢是,南韓人的造車理念其實跟中國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相符,中國絕大部分使用者買車都希望買一個質優價廉,皮實耐用的汽車,這恰恰是韓系品牌的優勢,至今還有很多韓系計程車,出現在中國大街小巷。并且在俄羅斯,印度新興市場,起亞的市場占有率都非常高。
其次,南韓與中國都屬于東亞國家,文化相同,是以韓系車的設計思路,造車理念也很符合中國人的需求。起碼顔值線上,也有不錯的技術積累。
第三,起亞目前在國際上還是響當當的汽車品牌,在美國,歐洲還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有很不錯的暢銷車型。隻是沒有經營好中國市場。起亞在國際跟國内的市場地位是不符的。它與其它在中國發展不好的品牌有本質差別。
比如說菲亞特,Jeep也都國産,但是銷量更低,這是因為這些品牌在國外也是小衆品牌,在中國就更不行了。但是起亞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現代起亞集團依然是全球前五大汽車集團。
K8,索蘭托等國際上暢銷的高端起亞車型還都沒有國産,是以起亞有在中國市場重新崛起的實力。
【3】新能源時代到來也是起亞的一個新的機會
很多人會說,起亞最大的劣勢是品牌。很多人說韓系品牌現在不行了,還不如自主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在新能源時代下,特斯拉,理想,蔚來這些從0開始的品牌都能成功,那麼品牌影響力的劣勢,在起亞這裡或許也不會再是劣勢了。
目前起亞的E-GMP平台已經推出有一段時間了,起亞EV6也在南韓上市,它是起亞全新純電動平台的車型。但是一直還沒有國産,這款車國産也隻是時間問題。相信用不了多久,EV6就會國産。這是一款主打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并且已經在南韓本土賣爆了,一車難求。
是以東風退出了東風悅達起亞,是給起亞一次重新崛起的機會。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就看起亞自己了。不過最近幾年起亞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确實不盡如人意。俗話說否極泰來,意思是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而起亞的順境,能否在2022年到來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