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受詩意成都 中外詩人采風武侯祠博物館、大熊貓基地

成都,一座詩歌與光明湧現的城池。

12月17日至21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人民日報海外版指導,成都市文聯(執行)、成都市廣播電視台、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四川水井坊酒業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第五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舉行。

感受詩意成都 中外詩人采風武侯祠博物館、大熊貓基地

活動海報

今日(12月18日),詩意的天府——2021成都國際詩歌周創作采風活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大熊貓基地進行。來自國内外的詩人兵分兩路,實地感受三國文化,近距離與憨态可掬的熊貓接觸。

感受詩意成都 中外詩人采風武侯祠博物館、大熊貓基地

參觀成都大熊貓基地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詩人、評論家西渡來到武侯祠感到很親切,“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第二次來武侯祠博物館。”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西渡念着杜甫寫給武侯祠的詩句感歎道,諸葛亮的形象凝聚了中國人優秀的品質,是以來到成都,武侯祠與杜甫草堂是必到之地。看到周圍有來自中外的詩人一同遊覽,西渡也感到親切,他認為詩人之間的交流很融洽,不需要太多表達,詩歌就是大家共同的語言。

感受詩意成都 中外詩人采風武侯祠博物館、大熊貓基地

中外詩人在成都武侯祠參觀

中國作協會員、四川省作協全委會委員、詩人老房子作為成都人,一路上對其他詩人都比較關心和照顧,他認為三國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這次我看到很多外國詩人都主動選擇來武侯祠,感受三國文化,我覺得很感動。”老房子認為,如今詩人創作詩歌都需要緊貼李杜詩歌,“從杜甫的現代主義手法中,能學習到緊貼時代的創作手法,從李白的浪漫主義中也能學習到詩歌的感召力。”作為參加了五次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詩人,老房子認為,成都打造的詩歌之城能推動文化發展,其文化發展又能推動經濟發展,是一件值得推廣的事。

“來到這裡的每個人,仿佛都能和時間、曆史、文物發生碰撞,三國文化,源遠流長。”曾獲揚子江詩歌獎、聞一多詩歌獎、十月文學獎、赤子詩歌獎等獎項的詩人毛子表示,成都國際詩歌周是特别開放又輕松的詩歌盛會,通過多年持續打造,能讓詩歌周成為成都遞給世界的重要名片。

感受詩意成都 中外詩人采風武侯祠博物館、大熊貓基地

伊琳娜(Ирина Чуднова)是俄羅斯籍詩人、随筆作家、翻譯家。來到武侯祠,她與俄羅斯詩人安娜都異常開心,不停對着武侯祠石欄上的石獅子觀看、拍照,“這些石頭有時間的痕迹,我們覺得是可以觸摸的時間。”伊琳娜說,去年,她參加過一次成都國際詩歌周,但因為疫情原因,并未走訪成都的名勝古迹,而在她看來,中國很多城市都獨具魅力,重要的在于詩人的行走,“武侯祠面積不大,但風景獨特,很高興第二次來這裡,希望不是最後一次。”

對于詩歌和外國文化,伊琳娜的“老師”則是李白,“如果你在俄羅斯提及中國詩歌,馬上就會讓人想起李白和杜甫,俄羅斯關于李杜詩歌的翻譯也很多,詩詞很美。詩歌本身也是民族的靈魂,是我們俄羅斯人接觸中國文化的方式。”她說1993年剛到中國學習時,認為中文很難,但她學習的第一首詩便是李白的《靜夜思》,“通過這首詩我學習到了很多中文,是以李白對我來說有特别的情感。”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曾琦

攝影|王歡 編輯|段雪瑩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