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現代文學家魯迅曾執筆在文中這樣寫道。魯迅敢于抨擊當局的黑暗,諷刺社會的醜陋,在當時衆多文人中屬于最矚目的一個。

腰杆挺得筆直的他從不向權貴低頭,他寫的文章猶如一把匕首插入敵人的心髒。他生前德高望重,死後有16位大佬擡棺,北大校長蔡元培和國母宋慶齡親自為她扶靈,衆人排成十幾裡的隊伍為他送行。

早年不順,看透人情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一戶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就接受傳統教育。1893年,魯迅的祖父因犯事入獄,從此家道中落。

沒多久,魯迅的父親患上重疾,給這個家雪上加霜。魯迅全家隻好來到鄉下避難,全家生活困頓,他時常去典當東西給父親抓藥。三年後,父親離開人世,生活的凄苦讓尚還年幼的魯迅很早就看透人情世故。在這期間,魯迅遭人白眼無數,讓他從小就嫉惡如仇。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1897年,家族召集所有成員開會。長輩見魯迅一家隻剩下孤兒寡母,便将最小最差的一間房分給魯迅及其母親居住。魯迅當即認為此舉有失公道,于是嚴詞予以拒絕,可是得到的是長輩們的呵斥。面對不公平的遭遇,魯迅下定決心繼續求學,通過他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公費留學的資格。

1904年,魯迅遠赴日本仙台學醫,期望學成歸來能挽救蒼生。剛到日本沒多久,魯迅就接到母親的來信,信中魯迅的母親謊稱自己重病纏身。

心急如焚的魯迅急忙回到家中。母親催促他與一位素未謀面的小足女子朱安成婚。對包辦婚姻極為不滿的魯迅婚後第4天便匆匆傳回日本繼續深造。不久,看透世态炎涼的魯迅毅然棄醫從文。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名聲大震,患上重疾

1920年,此時的魯迅已聲名遠播。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名校先後盛邀他來校演講,當時他講授的中國小說史受到學生們的追捧。随後,他發表多部小說,收獲一大批忠實讀者。

轉眼三年過去,魯迅在文化界是響當當的大人物,可他的生活仍不如人意。1923年7月14日,魯迅和弟弟周作人發生激烈争執,最終魯迅一氣之下搬到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兩人從此斷絕往來。兄弟二人絕交的原因至今不明。

從此,魯迅筆耕不辍,創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可很快他的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因他敢于對抗反動勢力,讓當局非常不滿。面對國内學生運動熱潮的掀起,魯迅大力支援卻被免職。為正義而戰的魯迅發表文章抨擊當局卻遭人追殺。因他的正直,讓他的前途屢屢受挫。

事業的不順以及家人的疏離,很快魯迅就病倒在床,結發妻子朱安寸步不離守候在他身邊,給他端茶倒水,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身體越來越差,肺部出現病兆。這時的他不過四十多歲,卻已憔悴得蒼老了許多。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屢遇挫折,病情加重

1923年秋,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院講課,台下的許廣平對魯迅極其崇拜,每次魯迅來校講課她都會坐第一排。可魯迅對這位女學生并沒過多留意。

1925年夏,早對魯迅産生愛慕之情的許廣平鼓起勇氣向魯迅表白,魯迅面對許廣平的多次示愛,終于選擇與許廣平相戀。此時的魯迅内心非常沖突,他沒有跟許廣平結婚。許廣平卻一直不離不棄跟随在魯迅身邊,1927年,從廈門大學辭職的魯迅回到上海,公開和許廣平同居。

當時政局動蕩不安,居住環境又嘈雜,讓魯迅的情緒變得非常不穩定。一次,魯迅因林語堂的幾句話而大發雷霆,兩人從此割袍斷義。1929年,魯迅跟老友錢玄同一言不合,從此兩人老死不相往來。

魯迅的直言不阿,得罪當局。在彷徨時刻,魯迅選擇靜下心來閱讀馬克思的書,在書中大受啟迪寫下很多攻擊國民黨的文章,國民黨更是公開表示暗殺名單中有魯迅的大名。

1936年春,魯迅被病痛折磨得暴瘦到三十八公斤,仿佛一陣風就可将他吹倒。自知時日不多的魯迅努力支撐着病體開始伏案寫作,從這年的二月到四月,魯迅相繼寫出四篇作品,每部作品至今都被讀者稱贊不已。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1936年10月17日,魯迅舊疾發作,病情發展到無藥可醫,臨終前他叮囑許廣平要忘掉自己,好好生活。10月19日淩晨魯迅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

直擊魯迅葬禮

魯迅病逝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上海灘,引起外界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慕名前來追悼這位民主戰士。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得知消息後,連忙趕到魯迅的家中參加葬禮。

1936年10月22日下午,魯迅先生的遺體從萬國殡儀館運往萬國公墓。人民大衆排成十幾裡的長隊為魯迅送行。社會知名人士也相繼趕到現場,馬路上都是送行人群,很多人痛哭流涕。

16位名人将魯迅棺材擡出,這16人在當時都大名鼎鼎,分别是胡風、黎烈文、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巴金、黃源、鹿地亘、肖乾、聶绀弩、歐陽山、周文、孟十還、靳以、曹白、蕭軍。其中巴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家,實際上其它15人在當時名氣都比巴金的名氣大。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北大校長蔡元培和國母宋慶齡親自扶靈。葬禮的聲勢浩大驚動整個中國文壇,大家都為中國失去這樣一位文化巨人而痛惜不已。

當魯迅的靈柩入土時,所有人都親手拿起鐵鍬鏟上一鏟土向墓穴中撒去,随着沉重的哀樂,魯迅被深埋在黃土之中,盛大的葬禮在整個上海灘恐怕是空前絕後。足以可見當時的中國人民對魯迅的敬重程度超過絕大多數名人。

魯迅是一位憤世嫉俗的民主戰士,他敢于與反動勢力鬥争,他一生罵人無數,從不向反動勢力低眉折腰。正如他自己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理應受此厚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