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女心理師》是一部女性的奮鬥史,主人公賀頓從小生活貧窮,生存的壓力與心靈的摧殘猶如噩夢一般一直壓抑着她。為了生存,她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罪,但始終心懷信念,隻要不死,終有出頭之日。

為了成就事業,為了活得有尊嚴,她不惜出賣身體,甚至以婚姻為交換,最終她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卻并未感受到預想的幸福。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01 賀頓的性格形成

賀頓六歲的時候就被父親遺棄,她還有個姐姐,兩姐妹與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後來姐姐一直流鼻血,止也止不住,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母親哪有錢帶她去城裡看病,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她死掉。

為了養活賀頓,母親隻能做妓女,是以家裡不斷有男人來來往往,還伴随着村裡人嫌惡的目光。但有男人來了,賀頓就有吃得了,半塊饅頭,或是一小塊肉。饑餓的力量讓她顧不得旁人目光的兇狠,更來不及談尊嚴。在饅頭和尊嚴之間,她選擇了饅頭,因為她明白,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然而賀頓才上國小,母親已無力掙錢,還好她找到了能充當長期飯票的男人,生活安定下來。正所謂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久未聯系的姨媽竟然出現了,還讓母親去看她。

但母親這一走,留下她與繼父生活,才十二歲的賀頓,被繼父強暴了。但為了有飯吃,為了能活下去,她将這一切傷痛隐藏起來。

為了活下去,必須隐忍和付出;隻要不死,就可能有出頭之日,終會換得有朝一日更高的尊嚴,這是母親的言傳身教和現實教給賀頓的人生價值觀,是以她變得無比堅韌,為了好好活着,可以付出一切去交換。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02 用身體換錢,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

母親過世後,為了生活,賀頓手裡握着僅有的幾十塊錢,走進城市謀生,幸運的是竟在大街上認識了第一個朋友湯小希,湯小希在臨終養老院裡做護工。在她的幫助下,賀頓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落腳的地方。

賀頓的工作是在洗衣房洗被單,每天用手搓着這些被老人糞便髒污的被單,搓得手脫皮手指紅腫,但為了這份糊口的收入,她很努力地将難洗的白被單洗得幹幹淨淨。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這裡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賀奶奶。賀奶奶曾是教師,在彌留之際,由賀頓照顧着飲食起居,同時賀奶奶教導她讀書,教她為人處世的道理,将她培養得如同大家閨秀一般知書識理,沉穩優雅。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盡管臨終養老院的生活也能溫飽,但賀奶奶的言傳身教和閱讀過的書籍打開了賀頓的眼界,她不甘心過着看不到希望的生活, 她想去更大的舞台去探尋有意義的生活。

她去應征售樓小姐,因長得醜沒被錄用;她又去販賣化妝品,但生意難做。無意中在街上看到一間心理所,由此打開了她的世界,她要去做一名心理咨詢師,前提是必須參加教育訓練班并經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這需要一大筆錢。

她打零工掙的錢隻是杯水車薪,隻夠糊口,遠遠不夠交學費,而心理師教育訓練班的課程即将開課,她必須盡快掙到錢,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操舊業,再去批發化妝品賣,可是賣給誰呢?她想到了之前上門推銷時,那個借買貨為由,意圖侵占她的秃頭男人。就這樣,賀頓用身體換來了學費。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小時候,母親用身體換錢來養活賀頓,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無法顧及尊嚴。而現在,她同樣用身體換錢,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是為了更高的尊嚴。

03 為開設心理診所,用婚姻換房子,用身體換開業資金

賀頓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心理師的證書,為這本證書,她付出了太多。有付出,就期待着回報,是以她決定開一家心理所。她找到了教育訓練班的同學沙茵,還找到了湯小希做合夥人。

在她和湯小希的操辦下,所有的籌辦流程已經熟悉,就隻剩下兩個問題:一是需要一間房子作為營業地點,二是要有十萬塊錢作為開業資金。但是兩個人将自己身上的口袋全部翻遍,所有的存款全部掏光,還是相差甚遠。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人借錢,但這樣的富人哪裡找呢?還真是想什麼來什麼,這時,與賀頓同住一室的房東的兒子柏萬福,向她表白了。同時,在電台工作的主播錢開逸,賀頓的黃金搭檔,也向她求婚了。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柏萬福家有房子,錢開逸工作好收入高,賀頓還真有點難以取舍,雖然兩個她都不愛,但又有什麼關系呢,在她看來,隻要他們對自己好,能成全自己的事業,讓自己活得更好,婚姻和身體都可以作為籌碼。

正如《知否》中,盛明蘭的婚姻觀一樣:婚姻裡未必一定需要愛情,作為女人也不應該把眼光放在兒女情長上,要實作經濟和精神的獨立。

于是,為了開心理診所,賀頓選擇了有房子的柏萬福結婚,又設計與錢開逸發生關系,利用他對自己的愧疚,借來十萬塊錢,是以賀頓的心理診所得以順利開業。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結語

這樣看來,賀頓才是個狠人,為了前途,她不惜出賣身體,但這也是她唯一能實作夢想的捷徑。

心理學上認為,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制痛苦。

賀頓一生的性格,受母親的影響很大。童年的貧苦經曆,讓她不得不忍辱負重,承受許多與年齡不符的傷痛和煎熬,期盼着有朝一日的重生。

但面對苦難的應對方式也會深入骨髓,為了脫胎換骨,賀頓沿用了母親的方法,用身體換錢,用婚姻來維持生計。盡管她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事業,卻是以患上了心理疾病,童年的創傷,将伴随着她的一生,她就隻能用一生來治愈童年。

再讀《女心理師》 發現:“用身子換房子”的賀頓,是真正的狠角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