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女心理师》是一部女性的奋斗史,主人公贺顿从小生活贫穷,生存的压力与心灵的摧残犹如噩梦一般一直压抑着她。为了生存,她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但始终心怀信念,只要不死,终有出头之日。

为了成就事业,为了活得有尊严,她不惜出卖身体,甚至以婚姻为交换,最终她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却并未感受到预想的幸福。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01 贺顿的性格形成

贺顿六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遗弃,她还有个姐姐,两姐妹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后来姐姐一直流鼻血,止也止不住,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母亲哪有钱带她去城里看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掉。

为了养活贺顿,母亲只能做妓女,因此家里不断有男人来来往往,还伴随着村里人嫌恶的目光。但有男人来了,贺顿就有吃得了,半块馒头,或是一小块肉。饥饿的力量让她顾不得旁人目光的凶狠,更来不及谈尊严。在馒头和尊严之间,她选择了馒头,因为她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然而贺顿才上小学,母亲已无力挣钱,还好她找到了能充当长期饭票的男人,生活安定下来。正所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久未联系的姨妈竟然出现了,还让母亲去看她。

但母亲这一走,留下她与继父生活,才十二岁的贺顿,被继父强暴了。但为了有饭吃,为了能活下去,她将这一切伤痛隐藏起来。

为了活下去,必须隐忍和付出;只要不死,就可能有出头之日,终会换得有朝一日更高的尊严,这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和现实教给贺顿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她变得无比坚韧,为了好好活着,可以付出一切去交换。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02 用身体换钱,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母亲过世后,为了生活,贺顿手里握着仅有的几十块钱,走进城市谋生,幸运的是竟在大街上认识了第一个朋友汤小希,汤小希在临终养老院里做护工。在她的帮助下,贺顿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落脚的地方。

贺顿的工作是在洗衣房洗被单,每天用手搓着这些被老人粪便脏污的被单,搓得手脱皮手指红肿,但为了这份糊口的收入,她很努力地将难洗的白被单洗得干干净净。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贺奶奶。贺奶奶曾是教师,在弥留之际,由贺顿照顾着饮食起居,同时贺奶奶教导她读书,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将她培养得如同大家闺秀一般知书识理,沉稳优雅。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尽管临终养老院的生活也能温饱,但贺奶奶的言传身教和阅读过的书籍打开了贺顿的眼界,她不甘心过着看不到希望的生活, 她想去更大的舞台去探寻有意义的生活。

她去应征售楼小姐,因长得丑没被录用;她又去贩卖化妆品,但生意难做。无意中在街上看到一间心理所,由此打开了她的世界,她要去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前提是必须参加培训班并经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这需要一大笔钱。

她打零工挣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只够糊口,远远不够交学费,而心理师培训班的课程即将开课,她必须尽快挣到钱,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操旧业,再去批发化妆品卖,可是卖给谁呢?她想到了之前上门推销时,那个借买货为由,意图侵占她的秃头男人。就这样,贺顿用身体换来了学费。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小时候,母亲用身体换钱来养活贺顿,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无法顾及尊严。而现在,她同样用身体换钱,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为了更高的尊严。

03 为开设心理诊所,用婚姻换房子,用身体换开业资金

贺顿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心理师的证书,为这本证书,她付出了太多。有付出,就期待着回报,因此她决定开一家心理所。她找到了培训班的同学沙茵,还找到了汤小希做合伙人。

在她和汤小希的操办下,所有的筹办流程已经熟悉,就只剩下两个问题:一是需要一间房子作为营业地点,二是要有十万块钱作为开业资金。但是两个人将自己身上的口袋全部翻遍,所有的存款全部掏光,还是相差甚远。

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人借钱,但这样的富人哪里找呢?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时,与贺顿同住一室的房东的儿子柏万福,向她表白了。同时,在电台工作的主播钱开逸,贺顿的黄金搭档,也向她求婚了。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柏万福家有房子,钱开逸工作好收入高,贺顿还真有点难以取舍,虽然两个她都不爱,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她看来,只要他们对自己好,能成全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活得更好,婚姻和身体都可以作为筹码。

正如《知否》中,盛明兰的婚姻观一样:婚姻里未必一定需要爱情,作为女人也不应该把眼光放在儿女情长上,要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于是,为了开心理诊所,贺顿选择了有房子的柏万福结婚,又设计与钱开逸发生关系,利用他对自己的愧疚,借来十万块钱,所以贺顿的心理诊所得以顺利开业。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结语

这样看来,贺顿才是个狠人,为了前途,她不惜出卖身体,但这也是她唯一能实现梦想的捷径。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贺顿一生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很大。童年的贫苦经历,让她不得不忍辱负重,承受许多与年龄不符的伤痛和煎熬,期盼着有朝一日的重生。

但面对苦难的应对方式也会深入骨髓,为了脱胎换骨,贺顿沿用了母亲的方法,用身体换钱,用婚姻来维持生计。尽管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事业,却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童年的创伤,将伴随着她的一生,她就只能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再读《女心理师》 发现:“用身子换房子”的贺顿,是真正的狠角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