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北韓戰争是在1950年6月下旬爆發的,可以說在這場戰争初期無論是“東道主”南韓軍隊,還是“場外支援”美國人都在戰場上被“客場作戰”的北北韓人民軍打的狼狽不堪。
從6月25日淩晨的傾盆大雨中,人民軍有7個師、2個旅、2個團共9萬人的部隊,在“三八線以北”的陣地上嚴陣以待.此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支部隊會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和他忠實的“夥伴”南韓人打的隻剩下了北韓半島8%的土地,那麼沒有營級規模指揮經驗的金日成到底是怎麼做到呢?

難道金日成在戰争初期真的有高人相助?還是他真的是天命所歸?
第一:俄國顧問
可以說金日成背後的确有高人指點,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特倫蒂.史蒂可夫,此人是蘇聯駐北北韓大使,在二戰中經曆了戰火的錘煉,是一位富有作戰經驗的将軍。也是蘇聯占領軍的指揮官,是以金日成每周都在此人那裡接受戰場上的訓示。
同時在1948年年底蘇軍撤出北韓時,依然有3000名蘇聯軍人留下,這些人成為了人民軍的教官,用來訓練和督導新兵。這些人也有很多成為了北韓軍中的顧問,在每個步兵師中都有15名以上的蘇聯軍官成為了顧問,這些人都是在二戰中久經沙場、富有實戰經驗的官兵,是以在訓練和戰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對沒有營級規模指揮經驗的金日成看來,猶如“救命稻草”,是以他不得不依賴這些蘇聯顧問來幫他拿主意,或者是直接指揮人民軍作戰。
第二:人民軍的出其不意
當戰争爆發時北韓軍隊是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突破了韓軍的防線,并在美國人沒有大批登陸之前,才把美韓軍隊壓縮在釜山附近,對于金日成來說速戰速決是最有效結束戰争的方法。而對于美、韓來說節節抵抗、争取時間,等到美軍大量調入半島時,也就是人民軍無力抵抗之時。是以出其不意、速戰速決是“北方”想要的結果。
第三:人民軍内部老兵衆多
在當時的人民軍近10萬人的戰鬥部隊中,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是從我國回到北韓的,這些都是從抗戰時期成長起來的北韓族士兵,他們訓練有素、戰鬥經驗豐富,是名副其實的老兵。而當時的南韓部隊都是新兵,他們訓練水準不足,對戰争的熱情也并不積極,是以老兵打新兵自然節節勝利。
第四:裝備差異大
不得不說裝備品質的好壞和裝備的性質,也同樣決定了一場戰争的勝負,當人民軍開始進攻時,他們使用的是150輛蘇式T-34坦克、122毫米榴彈炮、76毫米大炮和衆多的自行火炮,這些都是蘇聯人提供的進攻性武器。
而南韓人隻有美國留下的輕武器以及一些防禦性武器,根本無法和人民軍的軍事裝備媲美,是以南韓軍隊無法抵擋人民軍的進攻,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以在戰争初期金日成把美韓軍隊打的狼狽不堪,即使他沒有營級規模的指揮經驗,但依然在短時間内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不過他也終究沒有将美國人趕進大海,當美軍緩過勁來以後,開始大批大批的登陸半島,以及組織“聯合國軍”登陸仁川。
最終北韓人民軍被半島南側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和登陸仁川的“聯合國軍”南北夾擊,北韓人民軍大敗虧輸,有40000多人陷入包圍圈,隻有30000多人的殘兵敗将逃回了“三八線”以南,這意味着如果沒有其它力量來幫助北北韓,那麼等待他們的隻能是一敗塗地。
志願軍一等功英雄,卻在美國成了殺人魔王,事實真相讓人刮目相看
在北韓上空美國明明和斯大林打得不可開交,卻為何最終誰都不承認
抗美援朝期間斯大林到底給我們多少裝備?說出數字你可能不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