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别裁】夢也無聲:《悲憤詩》的“莊”與《胡笳十八拍》的“媚”之二
莊之氣與媚之誠,刻錄人間以正聲。
發浩然情呼積怨,切心托起不平鳴。
與《悲憤詩》不同,《胡笳十八拍》以“我”開篇,全詩圍繞着“我”展開,我的不幸我的不适我的不和我的不甘我的不屑我的不忍我的不……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在生活中總會有某些時刻需要冷靜理性認清形勢把握方向,但更多的時候,其實是沉溺在自我的情緒自我的感受中,在非理性的沉淪中迷失、尋覓。
任何一種現實都不會無止境地向着一個方向——無論是糟糕的還是幸運的——無限期的發展下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實總是在這樣的動蕩中保持着一個不變的底線。
感情,或者說情緒,卻沒有這樣的規範和拘囿。
我們無法确切考定《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的誕生誰先誰後,但從人的心理感受情緒爆發的基本過程來看,更像是《悲憤詩》在先,我們想象文姬在胡的日子,不管左賢王如何将她視若珍寶,但于她而言,壓抑抵觸不可避免,敞開心扉不太可能,久而久之,習慣于麻木無為的生活也不無可能,歸漢的行動揭開了這個瘡疤,心痛又真實地回到麻木已久的現實中,她又可以思考可以感受可以解讀可以質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運了,這個禁锢是一點一點地打開的。
沒人逼她寫詩,除了自己的不能自已,她并沒有非寫不可的理由,她的《悲憤詩》是在極度的痛苦中梳理雜亂的感受修複滴血的傷口的過程,就像有些人用吃來排遣憤怒,有些人用睡來抵禦寂寞。
從頭憶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要以理性控制情緒,整理思路,她差不多也是一個“受過基本訓練”的曆史學家,她用史家的冷靜和理性,盡量從自己的苦難中超拔出來,梳理這一段非人的經曆,把個人經曆的不幸,與天下家國的苦難聯系到一起,成就了《悲憤詩》那樣可以和曹操的《薤露行》《蒿裡行》相比美的“史詩”,她把自身的感受放在一邊,即使面對與兒子的生離死别,也盡量不讓自己的感受情緒擾亂了曆史實證的眼光,像“聞此崩五内”這樣的描述,雖也關涉痛苦心境,但卻不關涉情緒,它仍然隻是一個現實的描述。
在這樣的情形下,成就了《悲憤詩》的雅正中道,展現了建安風骨的大氣悲怆,在“詩莊”的路上留下了一座耀眼的豐碑,堪與建安七子并駕齊驅,能讓一代枭雄刮目相看,從她的《悲憤詩》也可見一斑。
但那種非人的壓抑,讓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種在叙事過程中不斷飙升起來的感情的沖擊讓她寝食難安,為了平複胸中塊壘,安慰這不幸的靈魂,她拿起筆,像理性的史筆解剖自己的行為那樣,坦蕩真率地大放悲歌,用詩筆抒發自己的真實情緒。
沒有刻意的章法,無需邏輯的剪裁,仿佛決堤的洪水,就那樣一洩而出。感情的真實自有它内在的邏輯,隻要坦率,隻要真誠,隻要面對自己的苦難面對與自己一同承受苦難的兒女煥發出那種虔誠的勇氣。
是以,“莊”也好,“媚”也罷,隻是角度不同,從《悲憤詩》到《胡笳十八拍》,都是不得不吐的情懷,這種被苦難淘洗過的真誠,帶着無與倫比的公信力,如活的标本一般,用同一背景資料,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詩與詞不同的情感邏輯和創作方向。
“莊”以氣服人,“媚”以态化人,“莊”之正與“媚”之誠,構成了這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的詩歌的感染力沖擊力震撼力和表現力的依托。“莊”是有理有節的超拔,“媚”是無所拘囿的釋放,“莊”則以不受情緒侵擾為要,“媚”則以不假我念作結為底,在文姬這裡,這兩種方向泾渭分明。是以,也有人說《胡笳十八拍》之怨,是“浩然之怨”。

夢也無聲著名詩人、詩詞評論家,中國古典詩歌的愛好者實踐者傳播者,作家、影視編劇、影視策劃人。
作者:夢也無聲編輯:章雪芳
稽核:小樓聽雨校對:馮 曉
點選回顧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随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部分圖檔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衆号釋出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号】【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自行關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