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近幾年來,短視訊剪輯行業逐漸興起,平台内容創作者通過剪輯和解說的形式,精簡原視訊篇幅,滿足城市上班族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同時,短視訊剪輯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諸多争議,在這之中最受關注的是短視訊剪輯的侵權問題。今年4月,為遏制行業亂象,愛奇藝、優酷、騰訊、華策等影視平台和上遊内容公司簽署關于影視版權保護的聯合聲明,呼籲短視訊剪輯營運者重視版權保護,避免誤入侵權泥潭。

為了進一步提升内容品質和遏制錯誤虛假内容的傳播。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釋出了《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2021),其中第93條規定,短視訊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輯、改編電影電視劇。

類似這樣的聲明和細則還有不少,有趣的現象是,許多協會關于短視訊剪輯聲明的釋出,往往會引起部分網友們的質疑,有的甚至會為短視訊剪輯辯護,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哪?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短視訊剪輯已成“時代特色”

短視訊剪輯的發展,離不開中短視訊平台的崛起,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抖音、快手和B站。與“愛優騰”等長視訊平台相比,“抖快哔”的時間黑洞屬性更強,平台的“使用者生産内容屬性”天生适合使用者拍攝、剪輯和分享視訊。是以在各種關于剪視訊“二創”的行業聲明中,主要參與者是長視訊平台,中短視訊平台則是短視訊剪輯的受益方。

以社會視角來看,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生活變得愈發碎片化,助推了短視訊影視剪輯的發展。對于許多上班族而言,工作日中沒有太多完整的時間能靜下來看一集40分鐘的電視劇或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快節奏的剪輯視訊正好适合在公交和地鐵上觀看。極光大資料顯示,在今年三季度中,抖音和快手的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最高都超過130分鐘,遠遠領先傳統長視訊平台不足80分鐘的日均使用時長。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其次,快節奏的短視訊能夠壓縮我們在某一資訊點上的停留時間,進而加速資訊浏覽頻次。如同樣是20分鐘的時間,看長視訊隻能看半集電視劇,而同樣的時間則能在中短視訊平台上看好幾條不同内容的視訊,可以是新聞資訊、财經或曆史文人等,雖然這些資訊是碎片化的,但至少能讓使用者了解到大緻的内容,有的時候“懂得少”要比“完全不懂”更重要。

在财經網發起的一項名為“你會在短視訊平台看影視劇剪輯嗎?”的網絡投票中,在本文截稿前共有5301名網友參與,其中“實不相瞞,看剪輯才會去看原作”的選項獲得3511票,占比為66.2%。該得票結果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在短視訊平台上看影視剪輯内容已成為部分使用者篩選影視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在PC網際網路未普及之前,使用者是電視播放什麼就看什麼,在PC網際網路普及再過渡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使用者在播放硬體和平台内容上都有更多選擇,但容易被忽略的是,“選擇本身也是一項成本”,并且選錯的代價一般都不低。

一般一部國産電視劇的長度都在30集左右,若自己直接去看,往往需要看1-2集才能判斷一部作品值不值得追,即使用者需要承擔40-80分鐘的追劇篩選成本,對于許多上班族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像豆瓣這類評分制網站,以數字形式告知使用者的方式偏“硬”,而影視剪輯和點評的展現效果更形象,透過視訊彈幕和評論還能進一步判斷該劇值不值得追。

短視訊影視剪輯由土壤(社會快節奏發展)、舞台(中短視訊平台)到使用者價值(内容篩選),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行業發展的供需循環,甚至可以說短視訊影視剪輯是這個時代下部分使用者追劇娛樂的生活縮影。需要注意,直接用版權視訊剪輯并解說,在網絡上上傳“XXX分鐘看完XXX劇”的方式侵害了版權方的權利,這也折射出一個新的問題,使用者對短視訊影視剪輯的需求和剪輯者侵權之間的沖突如何解決,若直接以一刀切式的清理掉是以影視剪輯内容,隻是掐斷内容供給但使用者的需求卻還在。

中短視訊平台與長視訊平台的“時間争奪戰”

從多份行業聲明來看,關于短視訊影視剪輯的争議,背後其實也是不同視訊平台間對于使用者時間的争奪。一方面,中短視訊平台上的部分内容的确涉及侵權問題,有的甚至存在低俗内容,行業需要進一步規範化發展;另一方面,影視剪輯内容是中短視訊平台圈住使用者的一大關鍵點,失去這部分内容或會流失掉部分使用者。

在網際網路流量逐漸見頂的今天,各大平台都在争奪使用者的停留時間,對于視訊平台來說,能否留住使用者的根本來自平台内容吸引力,主要包括平台内容數量、品質和獨特性。中短視訊剪輯營運者的素材多是電視劇和電影,具有版權的也多是長視訊平台,拿着自己平台的内容為中短視訊平台創造内容獨特性,對長視訊平台來說自然是忍不了的,此前愛奇藝就因版權等相關問題起訴B站。

比較尴尬的地方在于,對于視訊剪輯創作者而言,長視訊平台本身并不适宜視訊剪輯生态的發展,隻能将稿件投遞到沒有視訊廣告、更注重算法推薦和社群氛圍更活躍的中短視訊平台。而在這場時間之戰中,如何界定影視剪輯侵權變得極為關鍵。

與部分使用者所想的“所有第三方影視剪輯都可視為侵權”不同,筆者在查閱《著作權法》後發現,一些情況下的視訊剪輯并不算侵權。《著作權法》第四節“權利的限制”第二十二條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适當引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也就是說,介紹和評論方向的内容在合規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剪輯的視訊,那些純整套劇情解說的剪輯内容則算侵權。此外,因為有“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的解釋,版權方認為剪輯内容侵犯到自己的權利時,仍能狀告對方侵權。

本次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釋出的細則更直接,規定“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因為該協會屬于行業性的非盈利社會機構,是以網友都在質疑其規定的法律效力,可能該細則隻能算是行業自律公約,需要相關平台自覺遵守。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廣電總局官網上已轉發了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的新細則,以後廣電或會親自出台新規定。

“最嚴新規”之下,長視訊未必赢,短視訊未必輸

對于充滿歡樂的B站鬼畜區來說,若不能剪輯直接讓UP主們沒了視訊素材來源,或會影響到整個平台的内容闆塊建設。

筆者認為,該細則的釋出意味着長短視訊的“時間戰争”已上升到了行業協會層面。市場蛋糕就這麼大,抖音、快手和B站的崛起讓原有的格局失衡,近幾年國産低品質電視劇增多,引起了使用者的反感,北京商報還釋出過标題為《别讓“神曲”和“神劇”再神下去》的文章,部分國産“神劇”讓使用者對長視訊平台失望,内容屬性更多元的中短視訊也是以成長,此消彼長的局面加劇了雙方的沖突和競争,而短視訊影視剪輯問題則是沖突的爆發點。

短視訊影視剪輯問題隻是前奏

在行業的規範化發展下,那些侵權的短視訊剪輯内容應當被掃進曆史的資源回收筒裡,但“一刀切”式的規定并不可取,隻會帶來适得其反的效果。

短視訊剪輯行業也在經曆着内卷,畢竟每年上映的新電視劇和電影數量有限,部分為了流量的玩家隻能硬着頭皮吐槽,故意不提影視作品的優點而放大缺點,脫離了影視點評的範疇。影視剪輯的規範化發展是在提升行業内容品質的下限,而非直接“一刀切”。

使用者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一刀切”式的方案可能會喪失部分内容創作者的獨立性,為了擷取免費版權選擇和作品版權方合作,使所謂的影視點評視訊變成新形式的電視宣傳廣告。或許是為了降低短視訊剪輯的風險,并滿足使用者對“精簡”影視劇的現實需求,抖音和快手都将目光轉向短劇賽道。

通過平台與MCN等機構的合作,能夠避免侵權的風險,豎屏觀劇模式和不拖沓的劇情正契合上班族碎片化的追劇需求。目前在抖快上已有多部播放量破億的短劇,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短劇模式的火熱。

以前是将其它平台的長内容剪成短内容,現在是鼓勵平台内容機構自己拍自己剪。可能短視訊平台意識到隻做下遊内容的剪輯工并不能長久,發展平台自制短劇不僅避免版權風險,同時還将平台觸手伸向劇本、影視IP開發和後期等行業利潤更高的地方。今年8月,今日頭條作為出品方上線由李現主演的迷你短劇《剩下的11個》,可以預想的是,未來的中短視訊與長短視訊平台還将爆發更激烈的競争,現在隻是剪輯問題,而以後可能會是優質劇本、明星和IP開發團隊等全方位影視資源的争奪,與這些相比,影視剪輯問題就顯得太基礎了。

中短視訊平台與長視訊平台的沖突在于,前者不僅争奪了更多使用者使用時間,且中短視訊内容時間的延長,直接影響到長視訊平台的生存空間。隻有更長的視訊時間才能承載更多資訊點,這是中短視訊平台應對内容創作枯竭的一大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