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虹影《饑餓的女兒》,24年之後還值得一讀!

前些天看到新聞,說重慶作家虹影将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月光武士》。電影改編自她自己的小說。于是,這個曾經爆火的女作家,又來到我們的面前。還有在記憶中浮上的,她的成名作,長篇小說《饑餓的女兒》。

虹影《饑餓的女兒》,24年之後還值得一讀!

《饑餓的女兒》出版于1997年,因為新聞報道中稱為“自傳體”小說,“女作家寫的自己的故事”“隐私”成為關鍵詞,鬧得沸沸揚揚。那會兒我才剛從學校出來,自然也跟着興奮的人們,帶着某種奇怪的心态去讀了她。

但那時候,很多細節是讀不透的,而且帶着一點獵奇心态,最後的感受就有些跑偏了。覺得書是寫得極好的,但并沒去深究,它到底好在哪裡。

上個月翻出來又重讀了一下,發現這部小說的水準和價值,高出當年的了解太多。

“隐私”這個關鍵詞,遮蔽了小說的部分沉重感。但隐私,又确實是沉重感的一部分。因為整個故事,都在講社會大潮中最卑微的那部分人,難以言說的欲望、壓抑和羞恥。它可能未必是作者的隐私,卻一定是小說中那些人物的隐私和最壓抑的部分。

山水相依的重慶,遠看是一道風景,可無數的細節和日常,都藏在起起伏伏彎來折去的山坡和梯坎之間。站在山坡的某條小巷裡,聽到江上遠揚的輪船汽笛,大概會有一種隐藏于洪荒宇宙之外的壓抑和麻木。自然,或許有另一種不可與人言的快感。

是以,當小說裡南岸區山坡上的貧民區裡的日常被呈現出來,就先天有一種隐秘感。小市民的算計也好,麻木的親情也罷,或者那些不可與人言說,卻又似乎人盡皆知的愛與恨,都和奔流去遠方的大江大河格格不入。但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是時代洪流中卑微的真實。

虹影《饑餓的女兒》,24年之後還值得一讀!

不負責任的流量,粗魯的謾罵,因為貧窮和饑餓帶來的仇恨,無情地壓在每一個人身上,也壓在小說裡瘦弱而敏感的女孩六六的身上。在無望和困境中,她小心翼翼地尋找着生存的縫隙,觀察每一個可能的陷阱,或者身不由己地跌落進去。

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但又試圖去突破。無論多麼壓抑的生活環境,其實都無法壓制人們對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甚至會更加地激發。是以無論是成長中的六六,還是經過歲月滄桑的母親、養父和親生父親,他們都曾在無望的壓抑中爆發過最熱烈的情感。不同的是,父輩在爆發之後,無望地選擇了隐忍,而長大了的六六則選擇了出走……

而這一切,無論是食物的饑餓,還是精神和情感的饑餓,其實都隻是被時代的暗潮所裹挾,它的根源都來自時代本身。是以我覺得,《饑餓的女兒》的看點絕不是個體的隐私,而是時代的隐私,或者說,它是我們所有人久久不能消散的隐痛。

虹影《饑餓的女兒》,24年之後還值得一讀!

當小人物的卑微命運,與時代的起伏和苦難裹挾在一起,它早已超越為了賣書而炒作的“隐私”,而是帶着一種厚厚的沉重。

這樣的感覺,早已為有識之士論述。今天突然有感而發,不過是記憶泛起。有的書,可以一讀再讀,這樣才不會忘卻江河之外的隐秘角落和日常細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