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西閩、朱山坡:我的2021年度好書推薦·虛構類

李西閩(作家,現居上海)

李西閩、朱山坡:我的2021年度好書推薦·虛構類

(作者供圖/圖)

《樹語》,【美】理查得·鮑爾斯,陳磊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年7月

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是奇妙的,從開始到結束,從一棵樹到一片森林,從一個人到一群生活在森林裡的人,他們和樹木的關系,他們與森林的關系,讓我着迷。夏天的那段時間裡,我在三亞寫作,讀的就是這本書,它仿佛有種神奇的魔力,喚醒了我内心沉睡的部分,那是因為對現實的焦慮而對大自然的遺忘。我會站在一棵樹下,呼吸着樹的氣息,默默地和它交流,重新發現人與樹木的古老而新鮮的情感,那是一種對現實的超越,也是一種回歸。《樹語》散發出的迷人氣息,對我個人而言,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啟示,從一棵樹中發現所蘊含的磅礴的原生情感,也意識到人類自身是如何被削弱的。也許,這本書會給我自己的創作帶來某種改變,這是這部作品的力量。

邊境三部曲《天下駿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美】科馬克·麥卡錫,尚玉明譯,北京日報出版社,2021年3月

美國作家科馬克·麥卡錫的邊境三部曲,是在情節上各自獨立、人物上互有關聯、精神上一以貫之的三部小說。小說緻力描寫美國及墨西哥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經曆和人生感受,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深深的代入感。作者筆下那些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地區發生的動人故事,既有噩夢般的謀殺、令人震顫的暴力,又有優美如畫的田園詩和柔細人心的安魂曲,被評論家稱為“地獄與天堂的交響曲”。作品最讓我着迷的不僅僅是充滿詩意的語言、細膩的情節、超凡的想象力,更是讓我血脈贲張的力量感,這種力量來自作品中反複出現的幾個主人公,他們對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和探求,對于年輕生命中甘苦喜樂的真實細緻的體驗,對未來的期待和向往,都造就了文學的力量。

《伊春》,趙松,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1月

趙松是個出色的小說家,《伊春》同樣精彩,盡管之前在一些刊物上讀過收入此小說集的大部分作品,但拿到書後,還是重新閱讀了一遍。好的書和好的電影一樣,都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不僅不會厭煩,而且會有新的發現,也是再度的享受,問題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中國小說并不多。趙松小說所呈現的異質性,來自他個性話的語言和對生活的了解,閱讀過程,是種陷入的過程,完全地進入他的語境和思考,像是找到一種共同的呼吸。《伊春》所收入的小說,基本上是寫家庭與個人日常的精神生活,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貼近,極其容易讓我找到共鳴,每個細節或者每段意味深長的對話,讓我有深深的代入感,特别是和家人相處時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尴尬和忐忑,而家庭又是我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床下的旅行箱》,巫昂,新星出版社,2021年12月

我是花了兩天時間讀完這本長篇小說的,我感受到了此書的魅力,它是吸引我的。對讀過大量罪案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等類型小說的我而言,對這部小說有新的體驗,我不在意故事本身,我更在意的是文本和讓故事推進的叙述方式和能力。在一些推介裡,我得知作者在寫作此書前,經過了充分的準備,比如對犯罪心理、推理小說寫作的方法等等,這種準備耗費了巫昂大量的時間,我認為這種準備是必要的,這種有備而來的寫作,是成功的基石。是以,《床下的旅行箱》具備了所有推理和罪案小說的元素,閱讀的過程是充滿快感的。我作為寫過大量恐怖小說的人,對小說中的謀殺和神秘部分,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很少有中國的類型小說作者,能夠有如此出色的語言和對人性的開掘。其實并不意外,因為作者是小說家,也是個詩人。

《俄羅斯套娃》,三三,譯林出版社,2021年11月

《俄羅斯套娃》是本小說集,收入了三三的十二篇小說,十二個故事呈現在我的眼前,給予我奇特的閱讀體驗。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卻讓我觸摸到了同樣的東西:身處紛繁複雜的塵世,人們對生存的态度,無論人生重逢還是少年作惡,無論死亡還是病痛,或者夢想,都在文字裡得到了沉澱與飛翔。這是一棵生活之樹上結出的十二枚果子,讓我體味到了荒涼決絕的人生況味,也在穿過詩性的迷霧後,看到了矗立在作者内心,并且在暗夜中發光的燈塔。

朱山坡(詩人,小說家,廣西民族大學教授)

《回響》,東西,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

從《耳光響亮》《後悔錄》《篡改的命》到《回響》,東西每一部長篇小說都在挖掘人性最深刻和最隐秘的角落,不斷揭開心底的傷疤讓它久久不能愈合。《回響》是一部以案件和情感為主要内容和叙事線索,以“大坑案”偵破和慕達夫與冉咚咚的婚姻、家庭走向為“問題”導向的分析性、剖析性小說,以執拗的方式寫出了人性、世界的複雜與幽微。它在拷問我們的愛情和情感,追蹤和放大我們“背叛”的蛛絲馬迹,貌似堅不可摧的東西在“現實”面前都土崩瓦解。堪稱是一部典型的“心理現實主義”作品。

《東方故事集》,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上海三聯書店,2021年2月

簡直可以用“驚豔”來贊美這部作品。我不僅喜歡它的故事,更喜歡它的叙述和語言。東方的傳說、寓言、道德故事,在瑪格麗特·尤瑟納爾這裡推陳出新,出乎意料,出神入化,想象力和叙述都令人贊歎。故事雖小,卻十分飽滿,每個晚上隻讀其中一篇就夠了,多讀一篇就吃撐了。這種閱讀感受曾經在讀《一千零一夜》時有過。但它更具爆發力,能瞬間點燃枯寂、柔軟的内心。

《饑餓的女兒》,虹影,花城出版社,2021年1月

這是不知道重版了多少次的書。我是第一次閱讀。像預料那樣,她以真實、強勁和濃烈擊中了我。這是饑荒年代一個貧窮家庭的情感秘事和活着的傳奇。不僅讓我認識和體味了上世紀60年代重慶的幽暗街角、逼仄窒息的生存空間和活在底層的各式人等,還讓我看到了一群囚徒般的女性在生理和精神雙重痛苦中掙紮的慘烈景象。饑餓是那代人的共同記憶,不僅是胃,更是精神。像虹影這一代作家對時代和命運的書寫于今意義仍然十分重大,甚至彌足珍貴。

《消失的名字》,舊海棠,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6月

在推薦的時候我猶豫了一下。但我是把它對照着《饑餓的女兒》讀的,發現她們有共同之處。女作家寫自傳性小說的時候那種清澈和凝神的态度使我更深地體會文學的釋放、治愈功能。這部書講述獨屬于這個時代的生存故事:流落在外的父親認祖歸宗,名字失而複得;辍學打工的妹妹因年齡不夠,冒用别人的名字(身份證);孕期重病的姐姐為生孩子延誤治療,去世多年後鄉村征地才真正除名……小說以“名字”為線索展開叙述,時間跨度40年,書寫了一個與虹影她們不一樣的時代,見證了人的存在與消失、理想和現實的絞殺,世态的炎涼和悲怆。苦難之路如此漫長,彼岸遙不可及,神聖的引路燈塔在哪裡?究竟要穿越多少迷霧和沼澤才能抵達?讀到最後,你會明白,如果找不到明亮之路,在黑暗裡點不亮燈火,消失的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整個人生和世界。

李西閩 朱山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