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護照顧老人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彭珍妮 謝濤)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成功救治了一位九旬長津湖戰役幸存老兵。
11月的一天雨夜,該院安亭院區急診科收治了一名90歲的高齡男性患者。他在入院前半小時突發言語不清、口角歪斜,伴有右側肢體偏癱等症狀,且症狀持續存在無緩解,被家屬緊急送至醫院。
急診預檢接收到患者後,立刻通知神經内科,在急診科、檢驗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緊密配合下,開啟綠色通道,20分鐘就完成了檢查。經神經血管組醫生全面評估後,明确該患者為“治療時間窗内急性腦梗死”,暫無需神經介入取栓治療,可予以靜脈溶栓。獲得家屬同意後,5分鐘内便開始為他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在接受溶栓治療十分鐘後,老人右側肢體無力症狀開始緩解;溶栓結束後,他的右上肢便可持物、右下肢也可以擡離床面、抵抗重力;言語含糊同樣好轉,豎起大拇指對大家說了一句:“是你們救了我!”急診科搶救室醫護人員密切關注老人溶栓後的病情改變,直至他次日入住神經内科病房。神經内科病房醫護團隊接到患者後,迅速銜接治療,在完成溶栓治療24小時後,各相關科室對老人全面開放綠色通道,當天就完成了所有相關檢查。
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無意間了解到,老人是長津湖戰役的幸存者,曾擔任炮兵營的排長。“不久前,我們觀看了電影《長津湖》,被劇中前輩們的事迹深深感染。看到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既崇拜又敬仰。”一位神經内科醫生說,“他曾在彈雨槍林中穿梭,作為軍隊醫院的醫護人員,我們要用過硬的專業技術去回報他的付出,守護他的健康。”
圖說:老人參加抗美援朝戰争的憑證
經過14天的治療,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的老戰士恢複如初、精神抖擻,談笑風生間,他說:“來到這裡我血壓也控制好了,頭也不暈了!”
在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中,腦血管病排在目前我國國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腦梗死,占到卒中比例的80%左右。急性腦梗死發生後,會有一部分腦組織發生不可逆轉壞死,導緻患者出現肢體癱瘓、語言障礙等症狀。而部分患者在梗死核心區周圍還存在一部分處于缺血狀态、及時救治還可以恢複功能的腦組織——這也就是靜脈溶栓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據介紹,靜脈溶栓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通過靜脈輸注溶栓藥物溶解血栓、恢複阻塞血管血流,使血管再通的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但是具有很強的時間依賴性。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後的3-4.5小時内,經過嚴格的影像、血液等相關檢查和專科醫生評估和篩選後,越早開始獲益越大,出血等風險越小。